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设计

案例学习 - 引导用户授权app发送通知的实战技巧 »

因为莫名其妙的小长假么,日子过的有些乱。往往写这些时是周日下午,现在抬头看看时间却是周五晚间。昏黄台灯映在屏幕上有些泛光,像白日梦一样。

手机里放着相声,就这么放在台灯边上似有若无的咿呀着,都是些小时候在收音机里听到的,这是又要精神穿越么,回家的感觉。困倦了。

谁能想到将来人手一块如此奇妙的玻璃板,所需的信息随时随地信手拈来,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或音频视频,更不用说各种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些的神奇小能力。不,那时对信息没有概念,也不了解什么是“所需”,在时代背景的框架下,主观所需的就是客观所能接触和拥有的。几十年后回头看现在或许也是如此,想想那个时候的一些神奇事物,其基础技术与理念也许就孕育在如今的某个地方,多多少少令人兴奋。

哦,还是要btw一下,上周末因为忙于公事,没能更新博客,抱歉一下,也感谢一些朋友的关心关注:) 这就说正事儿吧,关于获取授权推送通知信息的小技巧,可做参考。下面进入译文。

关于在iOS当中实践Material Design的访谈 »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气温逐渐平稳回落,维持在某种不那么极端的夏天水平,且下了雨;秋天快要来了的样子。突然想到一些网站没有编辑人员介入,直接通过系统抓内容生成引言然后转载,抓到我这里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堆乱七八糟有的没的东西约莫200来字,混杂在其他文章当中一并陈列下来…想想觉得好好笑...

说不定如果我哪天写一篇和设计完全无关的东西,也会被那些系统抓过去隐藏掉来源出处然后打上什么“行业资讯”或“设计干货”一类的标签,读者打开页面就会看到譬如“设计师必读干货!重点导读: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气温逐渐平稳回落,维持在某种不那么极端的夏天水平,且下了雨;秋天快要来了的样子”…想想又觉得好好笑...

恩,明天下午去看终结者,所以博客尽量在周六更新掉。篇幅不长,感觉与以往的文章略有不同 - 一篇访谈,设计师Jason Zigrino(不认识)谈他在iOS平台上尝试Material Design设计语言的经验。不知各位如何,我个人对于Material Design的认知还比较浅层,也未曾实际使用过相关系统,只是弱弱的觉得,在五颜六色绚烂多彩的视觉形式背后,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它在交互空间、界面和元素状态转场过渡等交互层面的价值;一些具体的设计模式相比于iOS来说可能更具探索性和合理性。平台差异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于更合理更进步的人机互动方式的探寻,这里不存在阵营或流派。

说着说着认真起来了呢。下面进入译文。原文当中关于这位设计师成长经历和近期项目介绍的内容省去了,脱一层水。小节标题是host的提问。

空状态的设计值得更多关注 »

这一周刷微博的总量怕是超过过去一整年的总和了。那天早上还在想着老朋友老同学们,然后就看到新闻。几天下来,从无序,到明显的正能量导向,到掩盖、封锁,到慢慢的冷却…和历来的灾难尤其是人祸相比没什么区别,只是这次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已经离开了十四年的家乡。无论背后有些什么,大苦大难只会降临在“普通”的、“底层”的、“不重要”的人身上。

所以整个一周的精神和心情也不是很好。当然恐怕在多数平时能实际接触的人看来我这一周和所有其他时间相比没什么不同因为看上去精神和心情都不像很好的样子。说到这里自己也想笑了。

不会终日通过朋友圈或微博记录生活,一周又一周,自己的小博客就成了生存下去的见证,小小的,里程碑。不知道下一周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下一周这样念叨的时候有哪些可以回顾;有点想知道,比如想知道一周之后自己所关心的ta们是不是都好,比如想知道自己一周之后有没有完成工作里具有挑战的事情,一类。

想起来,昨天上午忙好家事躺下迷糊了一刻钟然后做了那么个梦,说起来也完全没有什么特别,就是突然回到了早就被爸妈卖掉了的天津的家里,像高中时那样坐在床边笨拙的跟着Aerosmith的一盘什么磁带里的什么歌在弹即兴。醒来恍恍惚惚的感到温暖和开心。家乡的家的暖。十四年。

花了四段文字瞎念叨,那我就不多说了。本周译文,关于空状态,记得从前也做过一篇来着。有点道理。同时也特别送给一些正挣扎在空状态设计当中的小朋友。下面进入译文。

别让用户觉得自己蠢 »

几年前的我倒也无法设想自己在这样一个周日午后听着英伦味道的东西好像六七十年代美国嬉皮士一样披着一条蓝白格子被单坐在冷气下时不时看看外面尴尬的所谓台风天气做着自己关于UX设计的博客。

一年又一年,自己一直在努力争取一些东西,而期间失去的却越来越多。心里曾经有些让自己觉得有力的东西,正在一点点暗淡下来,好像上海的冬天将热量从你骨子当中一丝丝抽取出来那样,一点点变成回忆,直到整个人都变成自己的回忆。fade to black?

空空如也的冷意,不适合这样的夏日。说是夏日,貌似昨天刚刚立秋。连续10多天的酷暑,每天中午最热的时间段却要赶回家里,自己没在这段日子里倒下也算幸运。

那么也该说说正经的了。下面进入本周译文。一些显而易见的小道理。

要使产品被用户接受而且乐于使用,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少。你需要知道产品服务的目标人群是哪些,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你的产品提供的解决之道和他们现在采用的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你需要怎样引导和帮助他们,等等。

iOS当中4种UI元素的可用性问题及优化建议 »

连续一个多星期,日子就突然变成这种,每天白茫茫一片刺眼的阳光,空气又湿又热难以呼吸,炎热摧枯拉朽无法抵抗的,样子了。怎样都想去到一个更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也许是我出生的城市,也许是我向往着将来可以终老的城市或乡镇,无论哪里,有朝一日离开这片魔境,便可以。

我说我爱LA,爱美国的一些城市,妹妹对我说,论精彩,这些地方可能还比不过上海;国内其他一二三线城市约莫也就不必说了。幸运的是,我并不需要也不热爱那些精彩。这里的精彩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里。我就是一混合硬盘,母亲属于这里倒是真的,步入老年可以叶落归根也是幸福安心的事,只是我自己以后归去哪里还真是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想着想着便会困倦。

然后这周又是一篇来自Nielsen Norman Group的文章。供参考吧,这种文章背后的思维模式甚至是精神才是最该汲取的,内容本身反而是其次;这样的东西看的越多,实践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案例经历的越多,你越会发现,设计这种事,在很多时候,无明无暗,无是无非,有的只是特定的产品、特定的资源、特定的情境、特定的用户群体,以及所有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之后摆在面前的需要不断权衡、争取或妥协的各种可能性。下面进入正文。

简约之道 - 最小化界面设计的组成要素及可用性分析 »

暑热,真正暑热,温度还好吧,湿度太大,这才知道什么叫做酷热指数。前面几年有过这样湿热的夏天吗,不是很记得了;打开窗子就是一股桑拿空气漫进房间,我觉得我快要窒息了。蛮想在这里上那个表情的。

平日里每天早上迷糊着回笼觉总会决心周末一定要安心的拉着窗帘吹着空调睡个安稳的午觉一类,只是一到周末又牵扯了一堆事情,或是有时间睡时又舍不得花时间睡了呢。

说起来前面两周略忙,公事私事折腾掉两个周末,蛮抱歉的。今天的更新是上一次的简约之道当中的第二篇,关注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最小化界面设计要素以及相关的可用性分析。下面进入译文。

最小化设计的目标是移除界面当中不必要的元素或内容,减少干扰,使界面最大程度的支持用户的任务流程。

要将界面以恰当的方式简化到只保留必要元素的程度,设计师需要对一系列与最小化策略高度相关的设计模式有所了解。界面设计,就像人类的语言一样,最终是由人们的使用方式所定义的。如今,虽然“最小化”和“极简”的概念时常被人们抛出,但我们还是无法精确的、量化的去定义具体是哪些功能特性构成了最小化界面。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概念进行解构,我们对112个带有明显最小化风格的网站进行了分析。

简约之道 - 最小化界面设计的起源 »

家里两边通着空气,这样坐着光脚甚至有些凉意,看一眼天气明天最高气温21度,想起前两天有消息说今年厄尔尼诺要持续几个月什么什么,本想买个小龟王平时骑一骑,现在看来不是很乐观。

从没炒过股票,连所谓的理财产品都很少购买,每每听到周围的人聊起这些,理论、机遇、政策、分析,或是看到相关新闻,有时会觉得自己不识时务不求上进,有时又觉得自己幸运,不至于倾家荡产跳楼了事。和自己有什么相关。

然后这周拖延到周日傍晚才来更新博客,时间似乎是越发的少越发的紧,也许和人的年龄增长有关?年纪越大,思维和行为的速度越慢,而自己却不得而知?脚越来越凉了。本周文章来自Nielsen Norman Group,有点儿文化的味儿呢。下面进入译文。

扁平化、巨幅背景图片、默认隐藏的全局导航…当前盛行的很多设计风格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2000年左右开始的极简网页设计运动的影响。向前追溯,这些风格背后的简约哲学则来源于美术及人机交互领域当中的一些早期运动。

对于界面设计而言,极简风格,或是说“最小化设计”,其根本目的是最大化的突出内容本身,而非界面框架。如果设计的得当,极简风格可以使重要信息及功能更容易被聚焦,从而提升界面整体的易用性。

然而如今,很多设计师错误的将“极简”理解成了一种单纯意义上的视觉设计风格 - 他们将重要的界面元素移除或隐藏起来,为了追求极简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那些需要从整体上综合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可用性、易用性、产品设计策略等等。他们忽略了极简风格的核心哲学以及最初孕育了这种风格的历史情境,其结果就是,从产品整体的角度来看,复杂度非但没有被降低,反而被进一步提升了。

念叨 - 关于Keynote与Sketch、UX与音乐,以及Xcode 7 »

这个博客从2011年秋天开始做到现在,我就从来没学会怎样起个像样点的标题。随便翻翻这里那里的各种科技频道,无数充满创意与时代气息的标题时常让我自惭形愧。

话说这周是实在找不到什么有欲望做掉的译文,周末下午大好时光总不好荒废过去,雨下的固然疯狂,昏昏沉沉有的没的随便念叨念叨好了。做译文其实挺省心的;换到自己念叨的时候,思路容易飘飞,如若刻意收敛又写不出几句人话;亦或是认真起来扯个一万多字好像之前有篇Apple Watch平台认知什么的文章那样写完照照镜子发现有脑浆从耳朵里面流出来,也是蛮危险的。

念叨三件事吧。我不得不说现在各位看到的已经是自己砍掉各种过分飘飞的闲言碎语之后的字了。

案例学习 - 在实践中重新思考Apple Watch版本的Todoist »

活过了黄梅季的第一轮,眼见着下周天气预报里各种大雨小雨雷阵雨...Fork。

闷在屋里听着外面夏天的声音,那种,你一听就能感觉到温度和湿度的声音。真的有这样的声音,不骗你。冬天也有他自己的声音,但是没有夏天的这样让人想喝上几杯再看看EVA然后去睡上一觉。

这里写了好多关于夏天关于喵关于Dave Grohl摔下台一类,都被我删掉了;只是之前两周又零零散散的看掉了Philip K. Dick的短篇小说集《少数派报告》。是的,汤爷的同名电影只是来自这部短篇小说集当中的一篇。

上周末倒是略忙,译文做了一半停掉,今天补完更新上来,小伙伴们就不要空落落的了。仍是一篇Apple Watch实践,和之前一篇类似,经过首轮设计并在实际验证中发现问题进而重新思考。眼见着watchOS 2也快来了,不知真正独立的本地化app会有怎样的性能表现。下面进入正文。

Apple Watch发布之后,我们的团队立刻意识到这款新平台将和我们的Todoist形成绝妙组合。作为一款始终依附于用户腕上的设备,Apple Watch可以使我们即刻访问信息内容。

伴随着各种令人兴奋的可能性,巨大的设计挑战也随之而来。我们从头开始,时刻围绕着Watch的三个设计主体思想进行探索:

用户为王 - 关于征询授权、注册及加载等待的体验优化 »

闷热潮湿且不疼不痒似有若无的下着小雨的周日午后。继上周的《电子羊》之后又连续读掉《尤比克》以至两眼一片昏黑的周日午后。中午吃的饺子。

最近买的书有点多,而自从告别了地铁通勤之后又鲜有时间保持阅读,所以想想看每周末又是博客又是游戏又是电影又是书的负荷也真是蛮沉重。呵呵,说的好像做学问的人一样,其实大多是几十年前的科幻小说而已。只是,你读着那些文字,不由自主的幻想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作者磕了药坐在打字机前放任流淌的意识与飞翔的思维...相比于一片浮躁颓唐三观不正的当今,无论过去的世界还是过去世界里的人幻想出来的未来的世界,都比眼下这个世界更让我着迷和向往。

活着便逃不开。躲在书、音乐、游戏,甚至包括“设计师”这个角色以及这个角色要做的那些事情当中,或小憩或翱翔,反而更像是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我没时间旅游,也不爱旅游,旅游要找的那些感觉,我通过这些事便能在眼前和心中找到。

所以大家在捧Beforweb场的时候,其实也要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我自娱自乐罢了,千万别认真。

so,还是进正文吧。下面进正文。

作为一名移动app的产品设计师,我(英文原文作者)每周都会下载很多app来试用,看看有哪些细处的交互模式或是惊艳的视觉设计能给自己带来启发。有时,你确实能发现一些app有着不错的想法,但是更多时候,你只觉得失望,因为看到太多app不懂得怎样尊重用户。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