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可用性测试

Google Translate 改版经验谈 »

问各位周一午安,真的快要六月份了。天就这么嗡的一下热起来了,神经质一般的风雨怕是没太多机会任性了,接下来的梅雨季又是另一种脾气了吧。

上周稍忙碌,没有发文,抱歉先。其实有帮优设写一篇工作习惯方面的分享。关于质效习惯、知识管理一类,总想写些什么出来,然而想到框架庞大,心里便弱弱地拖延了下去;这次搞不好也是个起步的契机。

周末得空做篇译文,来自 Google Translate 团队设计师的改版经验分享。今年前几个月有太多译文出自合作作者,近来重新开始自己做译,每次都感到轻松畅快、简单有趣;这才像事情应该有的样子。下面进入译文。

别让用户觉得自己蠢 »

几年前的我倒也无法设想自己在这样一个周日午后听着英伦味道的东西好像六七十年代美国嬉皮士一样披着一条蓝白格子被单坐在冷气下时不时看看外面尴尬的所谓台风天气做着自己关于UX设计的博客。

一年又一年,自己一直在努力争取一些东西,而期间失去的却越来越多。心里曾经有些让自己觉得有力的东西,正在一点点暗淡下来,好像上海的冬天将热量从你骨子当中一丝丝抽取出来那样,一点点变成回忆,直到整个人都变成自己的回忆。fade to black?

空空如也的冷意,不适合这样的夏日。说是夏日,貌似昨天刚刚立秋。连续10多天的酷暑,每天中午最热的时间段却要赶回家里,自己没在这段日子里倒下也算幸运。

那么也该说说正经的了。下面进入本周译文。一些显而易见的小道理。

要使产品被用户接受而且乐于使用,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少。你需要知道产品服务的目标人群是哪些,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你的产品提供的解决之道和他们现在采用的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你需要怎样引导和帮助他们,等等。

iOS当中4种UI元素的可用性问题及优化建议 »

连续一个多星期,日子就突然变成这种,每天白茫茫一片刺眼的阳光,空气又湿又热难以呼吸,炎热摧枯拉朽无法抵抗的,样子了。怎样都想去到一个更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也许是我出生的城市,也许是我向往着将来可以终老的城市或乡镇,无论哪里,有朝一日离开这片魔境,便可以。

我说我爱LA,爱美国的一些城市,妹妹对我说,论精彩,这些地方可能还比不过上海;国内其他一二三线城市约莫也就不必说了。幸运的是,我并不需要也不热爱那些精彩。这里的精彩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里。我就是一混合硬盘,母亲属于这里倒是真的,步入老年可以叶落归根也是幸福安心的事,只是我自己以后归去哪里还真是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想着想着便会困倦。

然后这周又是一篇来自Nielsen Norman Group的文章。供参考吧,这种文章背后的思维模式甚至是精神才是最该汲取的,内容本身反而是其次;这样的东西看的越多,实践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案例经历的越多,你越会发现,设计这种事,在很多时候,无明无暗,无是无非,有的只是特定的产品、特定的资源、特定的情境、特定的用户群体,以及所有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之后摆在面前的需要不断权衡、争取或妥协的各种可能性。下面进入正文。

案例学习 - 关于VSCO Cam的可用性测试 »

周末好时光,寂静似温床。初夏虽无暑,啤酒却清凉。

好诗。把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浓缩成20个字;古人的情怀比起如今140个字的世界来说更加不扯淡。

记得高一那年夏天,大约是1999年的这个时候,要选择接下来学文还是学理;一直认定自己内心更加适合学文,而且当时一个关系不错的喜欢Nirvana又会弹钢琴的姑娘选了文科...但是按“寻常路”的思维来说又没道理不学理,男生,数理化还算过的去(后来证明其实过不太去),记性又不太好,不适合背大段大段的东西...做决定之前的那一天相当纠结。最终还是选了学理,于是在悲惨和抑郁中度过了中学时期的最后两年。

不follow自己的内心,大约就是这样的结局哦?话说今天的更新,属于比较“特定”的情况,关于照片处理应用的话题;个人工作方面的关系吧;普世性也许不是很强。不管了啊,进入正文了。

Visual Supply公司出品的VSCO Cam是一款时尚并强大的移动端照片处理应用,无论在App Store还是Google Play都有着4.5星的优异战绩。VSCO有一大批忠实的用户群,而且他们的Grid(应用内置与在线的照片流)当中有着很多我所见过的最美的照片。在2014年5月,他们成功融得4000万美元的投资。

十佳应用的故事(2) - 视觉设计与开发 »

周日傍晚了,心情不好。每次发博客,就像是给过去的一周做个记号;一周又一周,发生过的、想忘记的、要到来的...虽然这里不是个人的生活博客,但在自己看来却像是刻满了记号的墙壁或石碑一样。不说了。

继续“十佳应用的故事”。上周的译文中,Languages的作者Jeremy Olson和我们分享了关于想法、产品定义和交互设计方面的实战经验,今次来看视觉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话题。

这里进入译文。从这里开始,事情变得真正让人兴奋起来;从这里开始,想法一点点变为现实;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将那些被用户真实触控到的界面元素设计并开发出来。

有些人认为,这个阶段就是关于设计制作漂亮的图片的,这是庸人之见。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在每个层次上对界面进行抛光打磨,包括交互方式、可用性和视觉表现方式。一个好的应用会从这里开始变的优秀

虽然我们希望在交互阶段制作的草图或线框图可以呈现出一个清晰的产品轮廓,但每当看到更加可视化的视觉稿,或是把玩着通过真实代码制作的高保真原型时,我们意识到草图和线框稿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当我们仅仅在画草图时,很难去设想出一些极具创意性的细节设计方案,而正是这些细节有可能将我们的应用推动至更高的层次上,超越可用性,给用户带来更多更真实的乐趣。当我们开始进行视觉隐喻、配色和纹理质感方面的工作时,将会更容易想到各种有趣的细节设计方案。

移动应用可用性测试的实践经验总结 »

印象里,似乎最近地震的消息蛮多的,世界各地;前面一周的天气也是大起大落的赶脚,很热接下去又很冷。

我很高兴自己接下来可以投入一个绝对以移动产品为主的工作当中了,终于。这事儿可是真心盼了好久,却始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那么,在这里感谢所有有意无意帮助我走进这个阶段的人吧,无论你们是否可以看到。对我来说,每年的春天总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发生些能够让自己记住很久的事情,今年在工作上的进化算是不错的一笔。

不多念叨了,进入本周译文。我个人觉得很受益的一篇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过去几年中在移动产品可用性测试的工作里获取的一些实践经验,或是说小贴士小方法,值得借鉴。走起。

这里进入译文。如果你不大熟悉移动应用的可用性测试,没关系,这事儿没你想象的那么困难;不过移动应用与传统网站产品在可用性测试方面确实有一些关键的区别需要我们注意。

过去的几年当中,我(英文原文作者)为不少移动产品做过测试,从戒烟应用到移动版的车辆保险网站,其中既包括在实验室使用复杂设备进行的测试,也包括在各种实境化的条件下进行的非正式测试。在本文中,我将为各位分享一些经验心得,希望能帮诸位在实际工作中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关于移动应用的上下文情境 »

印象里每逢春天便会生病的样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10年前非典期间相当给力的高烧与咳嗽,如今恰逢H7N9,又开始疑似起来。就这样我还有心思跟这打字呢?

在很难受的时候,却开开心心的把石康的《晃晃悠悠》又读了一遍,顺便又想到并怀念了一通自己的大学岁月。上次看还是高中的时候呢,十二、三年之后再读起来,确实是另外一番感受。说正经的吧,本周小译文一篇在下面,属于闲来无事可以瞧两眼琢磨琢磨的那种,走着呗。

这里进入译文。要打造终极完美的体验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用户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产品,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有方方面面,包括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品味、目标动机等等。

虽然这些因素使得我们难以精确的了解不同的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体验,不过,对移动应用上下文情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梳理,以便尽可能全面深入的了解用户,有针对性的打造产品的体验模式。

50个小时的可用性测试带给我的启示 »

今天下了好大的雪。上海这地方要积雪不是很容易,印象里只有2008年初的那次;更多时候即使漫天飞扬着雪花,最终还是好像下了场雨一样的到处是水。

所以每到冬天的这种时日,就会想到小时候在北方的样子。高三那年入冬之后,喜欢在每个周六的晚上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外面骑车或是溜达,而且每逢这种时候只听枪花的Use Your Illustion 1,最后在听到Dead Horse或是Coma的时候回到家;若是遇到雪天,则必定是Metallica的黑专辑。走在积雪上面,路上没什么人和车,夜晚很黑,但雪被路灯映照的很白很亮,那样的情景在当时觉得好像做梦一样,如今回想起来却好像可以伸手抓住一样,有种温暖的感觉。

说着说着还有点入神了;此时此刻是现实当中上海的晚间,外面依旧飘着雪,落在地上蛮尴尬的化去了。打住叭,来看这周的译文。原文作者总结了过去一年当中在一些项目的可用性测试里得到的经验收获,虽然有些东西看上去像是老生常谈,但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所提炼出的要点也许正是我们平时自认为精通但很容易忽略掉的;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赶脚。走着叭。

2012年里,我(英文原文作者)在TH_NK里大约花费了50个小时用于可用性测试,其余的时间则主要用来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或是与客户、开发者、分析人员等进行沟通。在这些可用性测试当中,经过对被测者行为的观察以及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我对一些一直以来虽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时常会忽视掉的设计原则有了更加贴近实践的认知,另外也发现了一些从前没有想到过的问题。时值岁末,我将这些经过实践验证的设计要点作以小结并分享给各位,希望能够为大伙来年的工作带来一定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案例学习 - 我们在设计iPhone应用时犯过的错误 »

首先给大伙儿道个歉,上周这边发生了些问题,网站挂了一阵子。一顿折腾,目前算是初步恢复了,不过评论方面的模块还没有打开,需要再捣鼓捣鼓,希望谅解。再次感谢在微博上给我加油和鼓励的朋友们,还有默默关注和支持Beforweb的各位。

另外,上周网站挂掉之前,有位朋友留下一条评论,内容大致是同样喜欢SmashingMagazine的东西,喜欢做做译文一类;由于恢复数据的时候使用了前面几天的备份,所以这条评论蒸发了。希望这位朋友可以看到这些,特别向您道歉了。

那么开始本周译文叭。又是一篇移动应用设计方面的实战案例,我个人很喜欢,真人真项目真事儿,更具实践价值。走着。

今年,我们(英文原文作者及团队)发布了FreshBooks的第一款iPhone应用。从前我们的产品一直是通过Web端应用的方式提供服务的。这次,我们把iPhone应用的设计开发过程看作一张空白的画布,尽力在其中实现一些新的功能概念和设计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实学到不少东西。

移动应用的成功准则 - 从产品概念到市场推广 »

几天的风风雨雨似乎在这个周日的上午逐渐褪去了,现在整个书房几乎要被阳光铺满了。如果阳光能发出声音,想必满屋子都会是轻盈精巧的小旋律了。

又是一篇我自己非常受用的文章,长是长了点,拿来把译文做掉,分享给大家。特别是后面关于市场推广的部分,我很喜欢;即使在环境如此恶劣的这片土地上,仍然希望至少能够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为大家的生存环境带来一丝正能量。进入正文叭。

多数应用产品会走向失败。残酷的现实甚至让很多不抱希望的设计师和开发者们开始认为,只有运气足够好,才能在App Store当中获得成功。

这种想法就像用来缓解失败痛苦的麻醉剂,其实蛮危险的。痛苦不是坏事,痛苦才有救,才能让人看到问题所在。如果我(英文原文作者)的应用失败了,我会首先在产品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埋怨那些我们控制能力以外的因素。大家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为什么不想想看来自tap tap tapTapbots的家伙们为什么就能一再获得成功呢?

本文所归纳出的"移动应用成功准则",内容涉及产品概念、设计、开发、市场推广这四个方面。必须承认,在现实当中,我们其实很难完美无暇的将这些准则落实到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沿着正确的道路向正确的目标努力前行,你能获得成功的几率将增大很多;我们可以依靠的绝不只有运气。另外,虽然本文当中的相关内容及案例都是以iOS为例的,但其中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平台。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