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可用性测试

移动应用设计案例 - 打造初创型产品的用户体验 »

又是天气不错的周末,不冷不热,一年里最舒服的一些时日了叭。感觉自从十一长假结束之后有些东西就变掉了,自己熟悉的很多事情、很多感觉,都像是在头脑里向后退去了一层,要努力去抓才能让它们回来的样子诶。也许只是阳光泛滥了太久的缘故。

好叭。今次的译文是我最喜欢的一类小菜,篇幅简短,实战性强。原文作者,来自Frog的一名交互设计师,讲述了她与朋友在共同设计开发拼车服务Ridejoy的iPhone客户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挑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前戏到这里,进入正文。

Ridejoy拼车服务在Web端上线运营了几个月之后,大家对当前的用户基础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而对于Ridejoy的iPhone应用来说,我们希望它不仅仅是网站的移植版本,它所能带来的应该是更符合移动上下文环境的全新用户体验。

基于这样的产品思路,我们识别出了三个关键性的挑战:

  • 怎样鼓励驾车者及搭乘者发布更多的信息?
  • 怎样快速有效的帮助驾车者及搭乘者进行匹配?
  • 怎样促进那些已被匹配的驾车者及搭乘者更有效的完成约定?

精益创业 - 用户体验设计的新包装 »

最近一个多月过还是蛮有料的,读了《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然后参加了公司的精益创业产品集市;读了《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然后作者Marty Cagan过来做了两天的培训,其间也涉及到很多精益方面的话题。记得以前也在微博上念叨过,我很喜欢这种小范畴短时间高密度的信息接收方式,就好像把自己浸泡在营养液里一样。即使无法很快的掌握全部知识,也可以在头脑中培养出思维的惯性。

今天在订阅中读到这样一篇Lean Startup Is Great UX Packaging,涉及精益与UX的话题,也就顺坡下驴的用来做本周译文。篇幅上还算适中;本周也确实有够疲劳,会员卡、预订等几个项目轮番搞,时值周末实在无力做之前“设计师应该了解的iOS应用开发基础知识”那样的长文章了。那么,闲话终了,进入正文。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基本思路及实践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用户体验设计圈子中的行家们多年来所讲述和提倡的东西。与过去不同,现在人们终于开始懂得去关注这些了。而所谓的精益用户体验(Lean UX)本身也不是什么新事物;类似于“AJAX”,它们都是对已有概念和技术的一种综合运用方式,这些名字本身更像是“包装”。

企业家或新创公司的创始人一直在为“怎样开发优秀产品”这类问题寻找答案,而我们(UX从业者、研究员、可用性专家们)曾经提供的答案多数都过于复杂了。想想看那些只有我们自己或同行才能听懂的黑话(又称行业术语),譬如可用性测试、用户角色、实境调研、眼动追踪等等。

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做好的五件事 »

一大早又梦到了南开中学。一如既往的回到那里见了老朋友,然后一起去后街淘打口磁带和杂志。梦境中的情节没有让当时的自己感到哪怕一点点的时空穿越,只觉得一切都很真实而正常,反倒是醒来之后感到眼前这一切有些突兀,空白了几秒才想起自己正躺在哪里。

静的几乎连小猫睡觉时喘息的声音都能听的到。把这篇译文放上来,然后去放放空。回头看看一直以来做的内容,似乎能够发现自己所走的路径,也能够回忆起在某些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导致自己关注的方向产生了怎样的微调,blah blah...没有欲望多说什么,觉得什么东西关闭掉了的样子。进入正文吧,小小的一篇东西。

谁都会画线框图。当我(英文原文作者)的朋友们谈到自己的产品idea时,我会鼓励他们拿起纸和笔,通过草图来交流想法。他们觉得这种做法很棒,可以帮他们把头脑中的想法落实到实际当中。

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并不是由画线框图的能力所造就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怎样处理回馈信息,怎样验证想法,他们懂得做调研和迭代。他们知道草图和线框原型只是整个设计流程当中的一小部分,它们是调研工作的结论产出,是用来做沟通的信息载体;它们有可能被放到演示文档当中供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也有可能以高保真或纸面原型的形式被用作可用性测试。

初创型团队容易在用户体验方面犯的十个错误 »

最近的天气是蛮有张力和动感的,昨天刚开始做这篇的时候外面还是风雨着,一群鸽子站在对面楼顶呆呆的接受着洗礼,眼下又蓝天白云阳光灿了个烂了。

眼看着Beforweb这个博客做了将近一年,也想不到什么庆祝的方法。回头看看差不多每周一篇的产出,心里开出几朵蘑菇。时常有朋友来这边或是到我的微博留言说博主辛苦,感谢分享一类;其实我是真的乐在其中,谈不上什么辛苦。翻译玩票的性质没有变,好在做的这些东西能给很多朋友带来阅读价值,这是很好的事情。

这次的译文对我自己来说还是蛮有价值的,无论是在公司做的一些新项目,还是自己试图折腾的一些玩意儿,其间隐约感觉到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这篇当中找到身影。不多说了,接下来进入正文喽。

“怎样才能提升我的网站(或应用)的用户体验?” 这是一个即常见又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初创型团队及产品来说,这个问题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幸好,有一些实践准则可以帮助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一下初创团队在塑造产品体验的过程中有可能犯下的错误,以及怎样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十个方法,让你的线框原型更具沟通能力 »

虽说是每周一篇译文,不过这事儿确实不能算是非常容易。从阅读,到筛选,到试译,到最终确定本周的文章并完成译文,主要还是依靠每天抽些时间来做。还好,毕竟是自主行为,爱过,也仍在爱着,这就是UX从业者兼翻译票友的节操有木有。默,我们进入今次的正文。

我(英文原文作者)参与过很多产品的线框原型设计,包括我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有与其他设计师、产品经理甚至是业务分析人员一起合作的。这很棒,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识到了很多优秀的项目。不过慢慢的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大家时常会在原型制作过程当中忽略掉的要素;如果能注意并解决掉这些问题,我们的交互设计产出物就可以发挥更大的实战价值。

下图所展示的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通常会将这种风格的线框稿交付给相关同事来跟进视觉设计或原型测试的工作

线框原型(线框图)的本质及实践应用概述 »

家里小猫生病,从周二开始一直折腾到现在,仍在治疗与观察中。几年来经历过几次这样的状况,虽然每次都会恢复健康平安,但一旦再次置身这样的过程里,怎样也无法停止焦虑与担心。除了尽心尽力以外,能做的只有不断祈祷,期盼着一切安好平安的状态早日回来。

篇幅不长的一篇文章,也因为这样的状况而拖沓了多日;一方面没时间,一方面没有任何心力的感觉。不多说了,我们来看今次的译文。

如今的设计圈子里,线框原型(线框图)这个词正在越来越多的被提起。过去几年中,在软件和Web设计等相关行业里,线框原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误解。它的概念甚至在慢慢的被扭曲,使新手在入行时往往不能正确的理解它的用途。

问题出在哪里呢?最近,我(原文作者)与一些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交流,他们问到不少关于线框原型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他们对于“线框原型”这个概念的心智模型与其本质相去甚远——在他们的理解中,这个概念包括很多涉及视觉设计方面的因素。更糟的是,他们甚至不愿意去做线框原型方面的事情,他们只知道这是流程中的一个需要执行环节,却不明白它的重要性。这事弄的我相当郁闷,最初,我觉得这搞不好只是个例而已,但通过对行业内的现状进行观察,我逐渐发现,线框原型在很多项目流程中的执行情况真是够惨不忍睹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包括客户、设计新手、产品决策者等等

怎样通过UI辅助说明文字有效的提升用户体验 »

周日宅在家,睡到自然醒,晒晒太阳吃吃喝喝做做内容再玩点老游戏,一天圆满的很。

今次译文的主要话题,是怎样合理的设计和使用UI元素的辅助说明文字。姿态上侧重于拿传统的网站页面说事儿,但从理论上讲同样适用于移动应用方面。

本文的原作者Connie Malamed,著有Visual Language For Designers一书,貌似国内还没有做过引进。她的博客中有不少关于视觉设计方面的优秀文章值得阅读学习。接下来我们进入正文。

用户在网站中的行为具有高度的目标驱动性。人们总是有目标要去完成,无论是购物结算、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是单纯的浏览内容信息。因此,用户体验设计及UI设计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元素,帮助和引导用户完成特定的行为。譬如,如果你在设计一个用来将商品放进购物车的按钮,那么增加一定的阴影效果会使按钮看上去更加突出,有利于让用户明白这是一个可点击的按钮元素

除了这些视觉元素的常用处理方法之外,我们时常需要为UI元素增加一些辅助说明文字,帮助用户了解它们的作用,引导用户在正确的地方执行正确的操作。

步步为营的用户体验设计 - 团队、影响力、协作与策略 »

十一长假终于还是以不可阻挡之势猛然的过去了,这次的假期综合症预计要持续到过年的样子。下班回到家切换角色至文字工作者,安静安心的做些内容。

说到假期综合症的问题,倒是突然想念叨念叨。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如果觉得整个人的精神处于疲劳涣散游离低靡...的状态,却有工作一类必须去完成的话,可以琢磨琢磨那句话——“气聚则神凝”。试着拿起一本书或杂志,排除杂念,放松心情,逐行逐句的阅读下去,将思路投入其中;过不多久就会发现心境中有一种正面的平和感,精神好像随着思维的集中而凝聚起来有了力气。你甚至会希望手头有些事情可以做,好让自己保持这种“气聚神凝”的节奏。

说正经的了开始。之前搞了两篇响应式Web设计方面的译文,包括响应式Web设计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基本的实现思路,以及怎样通过CSS3 Media Query进行设计开发;今天换个口味,来点儿务虚的。本文作者从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团队leader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UX设计相关工作在公司内部是怎样步步为营的从无到有展开的。没有不切实际的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技术细节的讲解,通篇更像是作者对工作中典型阶段的回顾与总结,包括团队组建、理念及影响力的培养、部门协作、项目介入方式等方面。废话不多说,走着。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