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UED

站在VR世界的大门前 - 一名UX设计师的VR设计初体验 »

周六午后的六楼茶水间。实际上今天本质是加班来的,不过眼下仍可以自在的一个人坐在这里,敲敲字再看看窗外,风很大的一天。晚点再去开评审会。

说起来,也是挺艰难的一周吧。已三个月,这样的起伏经历了若干次。置身谷底时,时刻心如刀绞的日复一日,好起来些,然后再下坠到更深一些的地方。仅仅反复一两次的时候,似乎还会激励自己;而一次又一次的周而复始,会感到有些徒劳。

想到了在朋友微博里看到一句话:“Pain is temporary. It may last for a minute, or an hour, or a day, or even a year. But eventually it will subside and something else will take it’s place. If I quit, however, it will last forever.”

我相信这些是一个人仍在pain当中时所讲,而非一切过去之后淡然的回头总结,因为你能看到一点绝望当中的求生欲。当然也因为句子当中没有任何过去式。

今天没有任何译文工作需要做,因为这一篇是上周的几天里面抽出零散时间做掉的。这个博客刚刚开始时的几个月其实正是这样的模式,在这四年半当中慢慢才演变成全部留到周末来进行。极坏的状态下要保持更新,必须在平日分摊一些。

说起来,上周也并没有更新吧。去了一个所谓的VR主题乐园体验了一下,还好,其中一个场景至少还算真正的VR互动,而另外两个略水。一些照片放到后文的彩蛋中。哪有这样直接在正文前面预告彩蛋的。

恩,这次仍是VR探索,从设计师职能出发的实战经验漫谈;对比之前的几篇,慢慢可以发现如今的设计先行者们所汇总的东西当中会有一些重要的交集。在尚未实际进入领域之前,通过识别这些交集,我们或许也可以摸到一些关键的东西了。我个人目前还没有能力去做任何偏技术的文章,例如3D方面;在当前阶段,对包括我在内的多数设计师来说,充分的感性认知,以及思维模式的逐步调整才是更现实更重要的。下面进入译文;对原文开篇的作者个人介绍进行了一定的浓缩。

站在VR世界的大门前 - 一些观念,一些经验 »

五一假期么。突然想翻翻一年前这个时候自己写了些什么,要去看时又停下了。

一些保洁阿姨在工作,也蛮辛苦的。阳光太好,以至于懒散的盯着窗外看上几眼就会觉得困倦,Tom Waits的暗夜嗓音在这种情景下播放出来显得有些违和。

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收到一些新歌,也是很开心的事。有些是朋友直接分享过来,有些在微博上征集推荐而来,通常是在“设计时,你在听些什么”话题当中,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来留言,我会隔三差五转推出来一些。有句话怎么说,“唯有音乐与美食不可辜负”,对美食的爱好一般般,没太多心得,馋的时候吃开心就好,而音乐则更像是水与空气。

恩,说到音乐,又该念叨练鼓的事了?昨晚老师翻开歌本,把Bon Jovi的“It’s My Life”摆在我面前。不得不说Bon Jovi的东西一直以来确实是不听的,但作为课程我并不挑食,况且也真的是好听的东西。比之前打的曲子慢些,便可以打的更重些。要么快,要么重,你总要打出一种态度。像Dave Grohl一样把鼓棒高高举过头顶然后抡圆了砸在镲片上,瞬间心里就醉了,好像得到了些什么。从鼓棒上撞击出来的木屑在眼前横飞。

然后说说正事。上周把“从二维界面到虚拟现实”的上下两篇都更新掉了,包括初识VR基础概念与设计工具。即便是一个月之前我还不太信任自己可以有力气恢复每周更新博客的频率,但到目前看来自己做的还不坏,纵使整个人的情绪状态仍在大起大落,那些黑色的东西时不时仍会猛压下来。

关于这次的更新,我本想做掉这篇“The AR/VR Designer hunting season is now open”(Medium),但在下面发现一条不错的评论,讲到一些观念,一些经验;内容的角度比较适合于设计师们在现阶段进行感性认知,于是干脆拿过来做成一篇小文,但我不知道应该起个怎样的标题才好呢。

从二维界面到虚拟现实(2) - 基础概念与设计工具 »

并非周六或周日,而是周二夜间于客厅。很少在这个时间更新博客,我知。突然间斑斑跳到桌上讨宠,见我没有反应便自顾自的走到我与屏幕之间,用身体的侧面蹭着我的脸,于是我除了一团会走路的毛以外就什么也无法看到的样子了。

喝了一口冰可乐,继续。这两天有些冷,即便白天在楼顶抽烟也会被风吹的感到无处安身,夜间这样坐在窗前只好将窗子关严。前些天温度较高的时候还会有夏日的飞虫执着的撞着玻璃,以为可以纵身扑向暗黄色的灯光,却一次次的无功而返。

这两天抽了些时间希望尽快将周末开始的这篇“从二维界面到虚拟现实”完结,本来计划分三期,结果一口气做到末尾,于是今天在第二部分便可以结掉了。接下来的周末是五一假期,说不好会怎样安排,希望会做更新,但或许会用睡眠和Halo来打发掉醒着的时间;如今的假期不如平日也不同于往日,多是空洞,只得尽力而为。

和前一篇“初识VR”不同,做到后面这部分的时候,特别是涉及到3D技术的内容,感到陌生的有些胆怯了,不敢和专业行家相提并论,只希望自己少犯些初学者的低级错误。下面进入译文吧。

从二维界面到虚拟现实(1) - 初识VR »

差不多是晚饭时间了。依然是腾云大厦六楼茶水间。时不时的听到电梯间里叮咚作响的提示音,知道这个时间在这幢楼里还有很多人,但莫名的觉得大家都不在同一个时空层面,不知为什么。

仍在风雨着,天色本就灰暗,到这个时间更是阴沉的几乎压迫下来。于是不急于回去,发掉这篇之后去园区里面的汉堡王解决掉晚饭就可以了。皇堡,可乐换作热红茶,新出锅的薯条,不用任何沙司。只有在确定一会可以吃到的情况下才会放任自己一边饥肠辘辘一边描绘着这些垃圾食品供自己垂涎。

抬头看窗外,一只三花喵迅速的穿过小路,消失在了树丛里面;新绿的枝叶摇摆着,你似乎能看出风的形状,雨不像之前那么大了。一辆黄色出租车停在大楼门口,灯牌忽明忽暗着,像是要坏掉了的样子,司机师傅自己知道吗。

即便是在这样灰暗的傍晚,你仍能看到这个世界当中有很多美丽的颜色,虽然好像离自己那么遥远。

昨天在微博里做了预告,要做这篇From product design to virtual reality了,也算是自己第一次正式接触VR话题吧。全文较长,不给自己太大负担,所以分为三期来做,包括初识VR、基础概念和设计工具三个方面,其中有很多陌生的东西,我尽力而为,希望不会对各位有所误导。我不知道自己能否通过这样的摸索与学习来进入新领域,现实中也看不到任何实践机会,但事情就是这样,好像在跑步机上,你即便在努力跑着,也未必会向前,但如果原地踏步,就一定会被甩下来。

当我们犯错时 - 修复问题,重建信任 »

好的,连续三个周末打起精神回到博客当中写写字,请允许我给自己点个赞吧。

昨天下午到晚间还是摧枯拉朽的风雨,从公司回去的路上眼看着乌云在不远的空中翻滚着向东而去,想到了那句“That cold black cloud is coming down,feel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Bob Dylan)。而24小时之后舒适的阳光与微风真是让人想要到处走走看看。

但我还是更喜欢看外面的马路被雨水冲刷干净之后的样子。晴朗的日子虽好,空气却不那么清净,到处灰蒙蒙,车辆和行人的一举一动都能扬起尘土的样子。

还是和我一起坐在茶水间听听Tom Waits,时不时看看外面的车来车往,泡杯茶,安静的写写字吧。

当我们犯错时 - 如何知道自己正在犯错? »

上周开始重启译文更新,期间又不断收到各位的鼓励和支持,首先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坦诚的说,所谓重启,其实自己并没寄希望于像从前一样每周保持连贯,情绪和身体状况的起伏仍会大到甚至让自己觉得有些好笑,“时间一分一秒的难熬”,但到了周末发现还是有力气继续的,那不坏么,就继续好了。

依然是在公司六楼茶水间(真实视角见上一篇当中的照片),不过终于没有在听几周以来单曲循环的“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新收到一些音乐,来自,叫做什么,Kings of Convenience的很美好的声音。新的、能让自己立刻接纳的音乐,那么久以来并不多见,是值得珍惜的。

是否有在博客里提及过我从一个多月前开始学鼓的事情?每周会有一节课,然后在周末去练习一到两次,到目前大致学过四、五节课的样子,现在可以打些不那么复杂的solo或是跟着真实歌曲练习了。其实这件事想了很久,从来都是找各种借口不去实施;当自己被现实撕扯着重新回到充满变数的世界并开始尝试求生时,才会去“做”,而不只是去“想”。

前方高能。

清晰、高效、一致、美观 - 关于设计原则的优先级排序 »

首先,向在上一篇念叨当中留言评论过的所有朋友真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说的话,无论长短,我都认真读过,就不一一回复了;感谢你们对我的鼓励,以及对这个博客一直以来的关注。

所以我仍是要努力继续才可以。依旧是坐在公司的茶水间,对着被搁置在角落里的圣诞树、桌足球台和一柜子企鹅,写着这些字。耳边也依然是中岛美嘉的“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对的,上一篇的评论当中也有些朋友提到这首歌,看到你们说起的时候,我觉得很暖。

暖或冷,关于这些,其实我已经,不知该怎样在这里描述了。说起来也真是莫大的自我嘲讽,当有着爱人日复一日陪伴在我身旁的时候,我在文字当中所能表述出来的只有自欺欺人的孤独的意识流,那么善于在本不孤独的温暖状态下营造一个真空的世界。而当两个人的世界真的只剩下一人的时候,我却,不知该怎样描述这种冷寂和绝望了。

“如果明天想要有所改变,现在就必须开始变…我都知道,我都知道,可是啊...”

好吧,怎样讲,也终于完成了自春节之后的第一篇译文。本不算长的一篇文章,却做的好艰难。在家,在咖啡厅,在公司的茶水间,努力去寻找能让自己安心平复哪怕一会会去打几个字的时间和空间,才终于完成掉。至少,完成了。

设计并非艺术(2) - 视觉美学与自我角色 »

我想了一会,但是不大记得往年春节假期晚间通常会听哪些音乐了,于是翻开一张Iggy Pop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发的《Brick By Brick》,有一些很宁静的歌曲。2002年初的春节买到过这张专辑的打口碟,听了一个冬天,而此后的每一个冬天里似乎都会拿出来听一听。

明天才是过年正日子,今天则一方面有着过年的气息,一方面却尚未喧嚣到无法坐下做事的程度。放假或节日之前一天的感觉就是这样有点安心,有点意思。其实和每周五晚上的心情差不多。

讲真,我揣摩在这样的时间做更新的话大体要过很久才会有人读到,所以现在的感觉完全就是记日记,或是和自己讲话,一类。讲着讲着就开始犯困,一类。或许正像有些朋友所描述的那样,开篇总是这样一股子微醺的味道么。

再不说正经事的话我怕自己就要忘记正经事究竟是什么了。我将要在今夜的音乐中睡去。上周发了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设计并非艺术 - 本质区别,本周来做补完。很开心看到很多朋友喜欢第一篇,这是一种好现象,给人希望的感觉。那,祝各位新年快乐,我们进入译文吧。

设计并非艺术(1) - 本质区别 »

又是雨雪交加的晚间,只是周日这般时候才更新博客显得略为违和。

一年365天从清晨忙碌到夜间的人生呢,换得一个哄自己开心的借口,把360换成了One,GTA 5也再一次的撸了起来。狗仔记者刚刚帮我报名了野外小动物拍摄大赛呢。还能抽出时间在不耽误猫事正事的情况下泡泡San Andreas的脱衣舞厅,这也是自己所没有料到的。

说起来,这应该是过年之前的最后一次更新?究竟哪天是过年我现在仍吃不太准,下周六或许还可以再做一次。略长的一篇文章,计划分两期来做,大家方便。之前看到标题便想着拿来翻译,design is not art,简单到没法再简单的道理,却越发觉得被如今太多的设计师们所忽略。第一部分,关于二者的区别。进入译文。

设计与艺术,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却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内容来源及实现方式。设计决策无法单纯的经由直觉、看法或自我来达成,谦逊是设计师最应具备的基础心态之一。

动起来,不要坐等灵感 »

对我个人来说,正在窗外肆虐的所谓“世纪寒潮”,带来的寒冷到没太大问题,只是呼啸的风声烦到难以忍受。对上海这样的魔境,也只有从北方奔袭而来的寒冷的气流才有可能将云雨吹散,使阳光能够倾泻在大地之上。然并卵,下周回暖之后便又是雨,雨,雨。

从前给斑斑储备的一些鱼罐头如今不再适合,这两天便混同一些干粮分成若干份放到了外面,希望那些小家伙能找到吃掉,身体里多一些御寒的能量。

这周本想跳过一期更新,因为眼下这段日子一直聚焦在另外一件翻译事务上面难以抽身,不过读到这篇感性小文觉得也还是可以做过来。换换脑子,对于近一段时间的博客内容风格也算是一种平衡。关于灵感一类,或许有些飘,没所谓。下面进入译文。

作为设计师,我听到过的最多问题恐怕就是“你是怎样获得灵感的?”

这种说法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认知上的误区。我们总希望坐在那里等着灵感找上门来,等着“获得”灵感然后画出一些不错的东西或是做出什么伟大而独特的产品。我们在很多时候只是坐在那里等着。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