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UED

简洁至上的Web设计 - 创意要素及设计技巧 »

周五了,将今次的译文发上来,以纪念一周的过去。眼看着天气突然就这么热了起来,坐在空调风口下面不到一米的距离内,周身热乎乎的,双眼也似有若无的迷离了起来,这是闹那样呢。

这周有两大喜事。一是终于不用每天回家一直泡在iOS Wow Factor一书的翻译工作当中了,具体情况会在接下来一篇文章当中进行嘀咕。第二是公司UED新总监的到任。看到了一些希望在里面,这两件事都是如此。我们来看正题吧。

简洁,不等于简单。这与弹琴是一个道理,你也许有能力弹得很快,但你并不需要在所有地方都弹得这么快。在很多时候,让速度慢下来反而比弹得飞快要来的更加困难。实际上,味道往往最能体现在从容自然、舒缓平淡的韵律当中。接下来进入原文作者人格;我发现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Dummy System来着。

简洁的Web页面设计风格是当前圈子当中的风潮之一。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对这类风格当中的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随后,我(英文原文作者)还会向各位分享一些工作中的实战技巧。

设计好脾气的Web页面 »

感觉已经连续下了九百多天的雨了,身上也仿佛即将生出苔藓与蘑菇。Down your sister's rain...淡定着,说正事儿。本篇译文其实在春节之前就有所着手,不过期间连续看到了几篇更想做的,于是相当没有节操的见异思迁了。今次恰逢母难日,抓紧时间补回来。走起。

随着技术的进步,Web设计的理念与技法也在不断发展。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带给我们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怎样以最合理的方式使设计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各种设备的性能与规格属性,这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一方面会觉得自己曾经熟悉的工作领域突然充满了未知感,而另一方面,一直普遍存在的那些旧问题也依然摆在面前。我们是否需要花费全部精力用来解决各种新旧细节问题,还是可以从宏观上寻求一些具有指导性质的“真谛”?

Web设计的历史过于短暂,要想弄明白一些大道理,我们不妨将视野放远些,让思路跨越设计的范畴。其实,我们真的可以从那些看上去与设计没有多大关联的领域中找到一些抽象化的、更具普遍意义的思路和模式,以帮助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学和音乐等都是我们可以加以研究和探索的对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巴赫与当前Web设计所面临的挑战之间的关系。巴赫诶。

又是为了触屏移动设备而设计 »

印象当中,最近这些年的春天总是会带来让人觉得真心别扭的气候体验,雨和冷风就像催化剂一样,让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人和事也变得异常凌乱,仿佛一团被咀嚼到完全失去味道的槟榔。November Rain前奏当中的钢琴旋律多少可以让心安然一些,一旦摘下耳机便又是个令人想要把自己的脑袋拧下来吃掉的世界。

可脑袋一旦被拧下来,就什么也无法吃的样子了,不是吗。说正事儿吧。Designing for touch,关于这个话题及相关的文章,最近貌似已然铺到大街上了,不过我还是做我的吧。在标题里加了个不伦不类的“又是”二字,以示区分。内容方面应该会有些交集,但这是我自己的。

Josh Clark老师最近蛮活跃的。在本文中,他将向我们介绍一些触屏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iPhone、iPad和Android相关设备在触控交互体验方面的友好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欢迎,走着。

对于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及应用来说,判断其用户界面设计方案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看它对于手指触控操作的友好程度。相比于桌面计算设备及相关的软件环境,触屏移动设备所具有的交互特性几乎将用户体验设计师们带入了工业设计的领域;设计方案更多是在体现着人机工学方面的原理,而不再是仅仅用来规划内容与功能的视觉呈现方式

iPad应用的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准则 »

咱先祝各位情人节快乐吧,宅基腐都没太大所谓,2012了,图个乐呵。话说今次上新与之前一篇的间隔稍微长了些,不过也确实尽力而为了;天天梦里都在翻译东西,满脑子的iOS、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希望事情都能快快的顺利搞定。

闲话不多说了,今天的这篇译文同样是移动方面的话题。有人说了你这不叫“为网而生”么,哪来这么多移动的东西呢?这事儿也不奇怪,首先这是我个人目前最关注的方向,也是除了工作时间以外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其次,正像我们在“从网站到移动客户端应用 - 随机应变的用户体验设计 ”一文中提到的,我相信很多同行朋友们无论一直以来主攻哪个方向,也许现在都已经开始琢磨着探索移动应用的相关领域了;其实这是个生态问题。OK我们果断进入正文。

与众多优秀的产品相同,iPad应用的成功也取决于产品核心价值以及用户体验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除了游戏之外,多数类型的应用都必需能够在一定的上下文环境中帮助用户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它应该足够的简单易用,使用户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设置和学习就可以顺利上手。而产品在视觉外观、交互方式、情感联接等方面的表现更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于应用的体验满意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共同了解一些你在设计工作中需要认真考虑与贯彻的指导准则。我们不会对创建iPad应用的完整设计流程进行讲解,也不会将时间花费在几乎任何一篇移动应用设计文章都会提到的那些细节当中的小方法小窍门上。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在实际的iPad应用项目中制定更加合理与正确的产品设计决策

比较与选择 - 怎样通过设计帮助用户制定决策 »

话说时间也真不是怎么挤怎么有的,除了上班和翻书以外,每天再来这边码码字就已然把最后一点可用资源占用干净了。不过有一点自己还是比较清楚的,能够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这些事上面,其实完全能够说明现在日子的状态在好转,让人揪心耗神的事情在逐渐变少。OK,双鱼男的唠叨就此打住,我们来看今次的译文。主题关键词:比较、选择、决策、设计的引导。

设想一个潜在用户正在浏览你的网站,比较着你们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琢磨着是否要进行购买。也许你可以自信的说,当前的“购买”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醒目和易用的,但是你能保证在“对比”和“选择”等方面的体验也是同样靠谱的吗?

如今,很多用户体验设计师对于面向用户行为的设计思路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大家的设计都是基于“用户必然会执行操作”的假设。要知道,所有的操作行为都是跟随在某种“决策”之后的;例如,要产生购买行为,用户首先需要在目标商品的选择上做决策。

曾经有研究指出,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具有很强的弹性的,可供人们参考的因素也不像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那样明确和稳固;该过程所处的上下文环境对于决策结果本身具有很大的影响。从网站产品设计的角度讲,这个研究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它相当于在告诉我们,作为用户制定决策的上下文环境,网站本身的设计方式不仅会作用于“可用性”等常规的用户体验要素,更可以影响到用户对行为的选择和决策

怎样打造高性能的移动用户体验 »

在新家一点点安顿了下来,不过心里还是缺乏踏实的方向感;猫猫们也都有些瞻前顾后草木皆兵的样子,有待继续习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话说眼前的这篇候选文章貌似已然有同行做过译文,不过正像 “关于BeForWeb”中所说的,我只挑那些我喜欢的 、对我自己有学习和收藏价值的内容来做译文,其他方面的因素和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在人际关系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愿意在彼此身上寻求信任与诚实,并期望在接下来的经历中重现和增强这些好感。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移动应用或互联网产品中。在打造良好的品牌信誉及其与终端用户之间持久信任关系的过程中,“设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用户的期望中,移动应用应该是准确、友好和高效的。然而,移动设备自身的局限性确实为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不少挑战。要打造值得信赖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产品在性能方面的表现是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

本文中,我们将对移动应用的设计与性能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了解七个相关的设计准则。这些准则都是我们(英文原文作者)团队在各类移动应用实际项目中逐渐总结归纳出来的 ;希望它们同样可以帮助大家在落产品实需求的同时,从性能的角度更加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凌乱中的艺术 - 草图原型实战技巧 »

五年时间转瞬即逝,在自己小窝的最后一个周末;眼看着家当和心情都被打包的差不多了,整个人却终于感冒发烧腹泻垮了下来,这是闹哪样呢。所幸本周前面几天可以抽出些时间做掉这篇译文,今天发掉先。接下来的两个月,大概要集中业余零散精力放在一本iOS书的翻译上了;希望还能有些时间分给这边。杂七杂八就到这里,我们直接进入正文——草图原型实战技巧,没有务虚的大道理,每个内容要点都很实用。走着。

在如今的用户体验及产品圈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草图及相关的原型工作对于整个设计流程的重要意义;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会拿起纸和笔的人貌似不是很多。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我(英文原文作者)每天都会画草图,我还霸着办公室的一整面墙,在上面铺满草图,标注着各种上下文情景脚本。

确实,使用电脑中的原型设计软件代替纸和笔,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做法,不过从可视化与实体化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当你正在构思网站页面或是移动应用的布局,琢磨着功能流程及上下文情景脚本的时候,拿起笔画画草图才是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解决眼前的问题,尽情的勾勒各种想法,而不必为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或功能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分散注意力。

很多文章都会告诉你草图这东西有多给力,但是基本不会从实战的角度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讲解;本文则不然,我会实打实的从具体执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技巧及其背后的道理,这些都是我和其他很多用户体验设计师在每天的工作中所要用到的

网站产品移动化的用户体验设计思路浅析 »

又是到处流淌着阳光的周末。让人忙碌和揪心的一件件事依然在继续。想到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话,大致是这么说的:“最终一切都会好的;如果还没好起来,那就是还没有到最后...”。今天的内容发掉之后,继续收拾家当;最好呢,这两天可以再抽时间搞些字出来,接下来的几篇候选文章还是不错的样子。大约10天之后搬家,所以下个周末能否如期更新就看前面几天的造化了。

说正事儿,今天的小译文相对务虚,原文作者浅谈了一些关于移动化产品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思考和借鉴;话题中有待深入探讨的空间还不小,全当抛砖引玉,强烈欢迎各位朋友通过评论提出您的看法。走着。

对于移动化产品(移动版本的站点、Web应用等)的用户体验设计,我们会习惯性的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动”的方面。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经常会幻想这样的情景:用户正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在等车,或是挤在地铁上...他们掏出手机很匆忙的上上网或是摆弄摆弄app,然后继续奔波。

现实中,用户对移动产品的使用情景以及体验需求,其实早已超出简单的“动”的范畴;另外,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需求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发展。作为用户体验设计相关人员,我们会发现,曾经惯用的一些小伎俩,比如简单的缩放功能或是更容易触控的大按钮等,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体验需求了

具有引导性的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模式 »

文字工作搞的有点儿奔放了啊,一直玩到周日晚间这般时候;任何其他事情恐怕都难以让自己有这样的劲头了吧。也难说。其实周末两天主要是收拾家当准备搬家;忙里抽闲做做内容,纯当休闲娱乐。

今次的译文,与之前一篇产品早期原型设计与用户测试方面的文章类似,也是来自一本新书,Mobile Design Pattern Gallery(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确实没时间念叨那些有的没的了,有点闹不住了;让我们欢快的进入正文吧。

前段日子,我们(英文原文作者)的团队接到了一个新的移动应用项目。悲催的是,当时所有的移动方面的设计师都已经被其他项目买票了,剩下的设计师所擅长的领域基本都在企业级应用或效率工具等方面。于是,我制作了一个包含大量移动应用截图的快速教程,希望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新方向。结果真心好,培训效果喜人,这套教程也成为我们手头的移动应用设计模式参考,并逐步编纂成书。

我(英文原文作者)个人对其中关于“引导”方面的话题最有爱,在这里分享给大家。需要提一下,虽然这些设计模式都是基于移动应用归纳出的最佳实践方式,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样适用于移动化的网站设计

Web应用的成功之路 - 产品早期的原型设计与用户测试 »

最近一阵有些难以抑制的脑痒手痒,阅读和码字的欲望也渐增;却受时间精力等绝对客观因素所限,不得不维系一周一篇译文的频率,感觉多少有那么点沮丧和无奈。

关于本文,其实在标题上犹豫了蛮久。这篇内容是新书A Practical Guide to Web App Success的第15章;主题显然应该在Web应用方面,但是本章单独拎出来看的话,却又适用于各种常见类型的Web产品。whatever,不矛盾。作者Dan Zambonini在本文中将向我们阐述Web应用在原型阶段的设计与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实际执行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经验方法和常用工具。走着。

产品在原型阶段的设计与测试工作,是决定一款移动应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提到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厌倦与回避的感觉。这也不奇怪,在很多实际项目中,这方面的工作似乎就是“随意性强”,“耗时”,“高成本”一类的代名词。

不过在我看来,它们其实是整个设计流程里最重要的环节。无论你或你的团队在用户界面视觉设计等方面有多高的造诣,我都建议各位对原型环节的相关工作提高重视。基于高保真原型的用户测试,可以让很多关于需求、功能、界面设计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尽早暴露出来;这类问题往往直接关乎着产品的成败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