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隐喻

⌈随笔⌋ 风格策略取决于产品语境 »

上周聊了音乐与工作生产力的话题,也提到这个周末要跑去无锡和老伙伴们排练的事情。顺利成行喽,两场排练,一场饭局,好久没这么开心地不停地笑过了。

说起来也是难以在身边再组什么新团了;承载着故事与情感的时光是和这些老朋友一起度过的,其中的快乐和寄托远超过练团这件事本身。况且我还是这些人当中最年轻的,这么好的事现在上哪找去?

不过排练当中偶尔会开小差,盯着音箱与效果器,琢磨些有的没的。

谈导航栏返回按钮的替代方案 »

呼,又要夜间上新了。其实自己偶尔还会进去关于Be For Web里面看看将近两年前写的博客开篇语。当时的动力现在仍在,当时爱的那个世界现在仍在爱,并且越来越让我觉得自豪;这让我开心了些。周六晚上有在喝冰啤酒的兄弟姐妹吗,有的话我们虚拟碰个杯吧先,周末愉快=)

前面连续做了13篇iOS7预发布版界面设计规范,这周开始重新回到正常节奏,上一些小文。今次的小话题是关于返回按钮的;其实还少谈了一种越来越普及的替代方案,也就是将返回按钮做到底部标签栏或是工具栏最左侧;当然,准确的说,这种情况下容器本身也不能再叫做标签栏或工具栏了。那开始吧。

这里进入译文。我(英文原文作者)爱iPhone5,那多出来的640×176像素的空间非常有用。不过我时常会在点击那个最重要的按钮时遇到麻烦,是的,就是返回按钮。UX设计当中有一条规则,如果某个功能是很常用的,那么它应该被放在最容易点击到的位置上。

49%的移动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是单手操作的,这就意味着每两个用户当中就有一个会每天多次通过单手来点击返回按钮;算起来的话这可是数以亿计的点击率。如果手机尺寸略大,那么你将不得不使用另一只手来点击返回按钮。我猜这也是很多安卓手机会在左下角放置硬件返回按钮的原因之一;不过这种解决方案也不是最优的,因为在安卓平台中,应用内的“返回上一级”按钮与硬件返回按钮的功能还是有所区别的。

通过合理的指示元素引导用户发现隐藏内容 »

天气甚好,不冷不热,微困。搞掉这篇就上房顶子发发呆。如果哪位觉得今次的图标有些许惊悚的话,欢迎在评论中吐槽,或者直接在微博上跟我念叨。

之前连续更新了两章iOS Wow体验,分别是关于应用上下文环境以及iOS技术特性这两方面的话题。今天换换脑子吧,放下移动应用这摊子事,回到Web端,遛一篇图文并茂篇幅简短的小译文,关于隐藏内容及相应的提示元素使用方式blah blah的。走着。

标签(Tab)、下拉菜单、手风琴风格的折叠控件...渐进呈现(progressive disclosure)的交互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降低界面的视觉复杂度,同时尽可能多的向用户展示内容。

不过凡事有利亦有弊,在视觉上不可见的东西确实很有可能被用户所忽略掉。因此,把界面元素隐藏起来还不算完,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恰当的方式向用户进行提示,让他们意识到隐藏元素的存在

iOS Wow体验 - 第二章 - iOS用户体验解析(1) »

本文是《iOS Wow Factor:Apps and UX Design Techniques for iPhone and iPad》第二章译文精选的第一部分,其余章节将陆续放出。上一篇:iOS Wow体验 - 第一章 - iOS人机界面设计规范纵览

关于本套译文分享的详情及目录结构,请参考iOS Wow体验 - 译文分享说明

全文由C7210自发翻译(编译),并首发于Beforweb.com,如需转载,请注明译者及出处信息。英文原书版权由Apress所有,中文引进版的版权由相关出版社所有。

iOS用户体验的成功与流行不是由某个单独的设计元素或交互方式造就的,它是一种整体效应的体现。然而,要想真正理解是什么原因让iOS如此迷人,我们必须将这个整体拆解开来,逐一进行分析。接下来,就让我们对那些定义了iOS用户体验框架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层面较高的问题上,包括界面外观的隐喻与效用、直接操纵的理念以及Home键。随后,我们将从界面空间模型和用户心智的角度出发,对iOS系统及应用的交互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我们还将对iOS简洁易用的设计理念做以了解,并看一看所有这些不同方面的要素是怎样通过视觉设计统一成为一个整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