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看996
本文节选于优设网发起的访谈,“设计师如何才能摆脱996?来看高手的经验!”,我有幸与罗子雄、大熊、做设计的面条三位老师共同参与了问答讨论。
以下是我个人的部分,仅代表个人看法。
你是否有过996的经历,具体聊聊
有,现在便是。不过并非长期政策,目前看来仅需两三个月,项目攻坚性质。
对于这类非典型的、非持续性的996状况,我个人表示理解,并且认为无需大书特书。对于创业性质的互联网公司,阶段性的、短期的饱和式作战在所难免,只要公司做好相应的说明工作,在员工关怀等政策上调整到位,大体便不会超出劳资双方的接受范围。
更多要聊的大约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996制度。
对于996,你的看法是什么
- 我支持任何人基于对个人目标与价值实现的诉求,在充分权衡潜在风险与代价的前提下,从发展个人事业的角度自主实施任何超常规的劳动机制。我也支持劳资双方基于对目标、利益、回报、劳动保障的高度一致认知,面向有绝对超额劳动必要的项目或战略行动,而实施的非强迫性的996或任何超常规的劳动机制。这些机制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奋斗”。
- 我反对以上两种情况以外的996或任何超常规的劳动机制。那些机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违法”。
- 然而,仅站在个人立场,我并不真的支持、反对或care现有劳资关系框架内的任何合理或不合理的劳动机制。
为什么支持
我用全职工作以外的时间打理个人博客与公众号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设计书籍也完整地翻译了三本,期间着实牺牲了无数的夜晚与周末时间,在绝大多数人休息和娱乐的时光里埋头在这些副业工作当中,强度远超996。去年在自由职业状态下翻译《设计体系》一书的两个月里,达到10127;而在有着全职工作的状态下,譬如近两三个月,正如之前发布的那篇“如何在工作与健康之间寻求平衡”所说,情况一度摧枯拉朽到“晚间10:00结束公司工作,夜间1:30结束个人工作”的状态。
这些全部是自主选择。
这些年间,当我渐渐开始收获到一些认可与回报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但背后的付出和代价也只有自己以及曾经陪伴在身边的人才知道。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种有价值的痛并快乐的状态,是一种正向的、有益于个人甚至是行业进步的积极状态 - 前提是充分的自觉自愿自主。
个人事业如此,企业全职工作亦然,只要你找到足够合理的契合点,让自己的目标、价值,与组织的目标、价值充分重合,彼此互为推动,“劳苦”也就自然而然的升华成了“奋斗” - 前提仍是充分的自觉自愿自主,且确实有着相应的回报及劳动保障。
因此,我支持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任何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自愿自主地全情投入于某个你在理性权衡与判断之后所认定的事业当中。这个“事业”或许完全属于你自己,或是虽属于公司团队但与你所追求的目标或利益高度重合;一旦找到这样的事业,发现了充分燃烧自己的动机,人着实会进入某种高度聚焦、高度兴奋的状态,充盈着价值输出的快感。
但无论个人事业还是全职工作,你在为了巨大的潜在回报而奋斗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为此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每个人都有权利有义务对此保持知情并进行充分的权衡。
为什么反对
然而,没有任何人,有任何权利,要求任何人,必须对你(们)的事业拥有如此高度的价值认同并进行超负荷的劳动力付出。
同时,没有任何人,有任何义务,接受任何人,要求你(们)进行的任何超出法律范围之外的、依靠“价值认同”“使命”等说辞作为诱导的超负荷的劳动力付出。
如果劳资双方并没有就目标、利益、回报、劳动保障等达成高度一致,并且超负荷的工作事务本身并非特殊状况下的可以达成彼此理解的绝对需求,而仅是出于“制度”“政策”“管理风格”而进行长期的强制实施,那么这就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无论那些拥有强大音量的发声者的说辞有多么的华丽。
企业主音量强大的资本便是资本本身。但再强大的资本也无法为超出劳动合同以外的强制性的长期996政策带来哪怕一毛钱的合法性。
企业主站在自己的角度与立场所抱持的目标与动机,无论多么正向、积极、远大、励志,也无法为超出雇佣协议以外的强制性的恶性劳动机制带来哪怕一毛钱的合法性。
缺乏关于“奋斗”的高度一致性的认知,缺乏相应的回馈与保障手段,仅出于资本强权而强制执行,那么这件事本质上就是违背人类文明的进化规律,反动于人类劳动力保障优化的历史轨迹的。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我不care
然而实际上我并不care。单就劳资关系层面的矛盾而言,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关注的焦点都无法超脱“雇佣与被雇佣”这个关系层面及其必然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我相信,只有趟出自己的路,超越这些是是非非,才是你我这般普通人真正意义上的生路。
为了以后不996,现在应该做哪些准备
我所相信的,也包含在我从个人角度可以给到的建议当中。大体分为三点:
第一,如果你现在身处长期的、恶性的996制度当中,而现实生活使你无法摆脱对于资本的依赖(我猜会关注这个话题的朋友们多数是这样的角色,否则所谓的矛盾便站不住脚),抱歉我会建议你首先尽可能去寻找个人与公司团队的利益契合点,无论是长远目标、价值实现还是现实收益,去找到至少一个将自己与组织黏合起来的理由,将价值绑定在一起,去同时做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owner;你不会做的更轻松,但你心里会好过些,局面也会存在开阔起来的可能性。如果这一点难以实现,我无非只能建议你去寻找在各方面更为平衡的职位机会。
第二,无论你是否身处长期的、恶性的996制度当中,我都建议你借此全民讨论工作制度合理性的时机,面对内心,真实而充分地考量当前的工作状况及个人发展目标,与健康、生活质量之间的权重关系,然后为自己设定一个最符合个人特质的平衡目标。如果需要,则将自己的工作状态渐进式地向这个平衡目标去做调整和改变。如我在“如何在工作与健康之间寻求平衡”当中所说:
近来在经历了摧枯拉朽的全职+个人工作状态而导致健康出现一系列问题之后,我决意,从此再不放任健康状态被任何工作、个人事业或其他事务所摧毁,不允许任何事务拥有比健康的身体状态更高的优先级,如果出现,则降权或规避。
第三,如果你可以逐渐实现第二点当中的平衡目标,我会进一步建议你,逐渐将“个人事业”这个因素加入到权衡体系当中,在不摧毁健康状况与家庭质量的基础之上,尽自己的一切所能,运用自己的一切能力,付出自己的一切点滴时光,去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开拓一点点可能性。从一点点开始,去尝试,去验证,去校正,去扩大规模,坚持下去。我无法担保你最终一定会摆脱企业劳资关系的束缚,但我确定如果你坚持做下去,那么开拓出自己道路的可能性就会比不做要大很多。如果你找到了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即便短期内无法实现明显的现实回报,即便你要等到四十岁,四十五岁才能实现“自由”,实现“出圈”,但如果现在什么也不去做,便一辈子都没可能趟出自己的路,无法彻底远离这些是是非非。道理也挺简单的。
这么说来或许缺乏热情和使命感,但我确实不那么关心能否通过全民声讨来摧毁996或任何其他不合理的制度,只要你仍然在这个层面,就永远需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所在意的只是自己如何才能不再受这个层面的束缚而已。但话说回来,如果每一个人都以此为目标,去实现个人能力与价值的最大化,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足够的能力去脱离这些框架,那么所有这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强权现实,是否会慢慢地自行瓦解呢。我不确定,但我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