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研究

案例学习 - 我们在设计iPhone应用时犯过的错误 »

首先给大伙儿道个歉,上周这边发生了些问题,网站挂了一阵子。一顿折腾,目前算是初步恢复了,不过评论方面的模块还没有打开,需要再捣鼓捣鼓,希望谅解。再次感谢在微博上给我加油和鼓励的朋友们,还有默默关注和支持Beforweb的各位。

另外,上周网站挂掉之前,有位朋友留下一条评论,内容大致是同样喜欢SmashingMagazine的东西,喜欢做做译文一类;由于恢复数据的时候使用了前面几天的备份,所以这条评论蒸发了。希望这位朋友可以看到这些,特别向您道歉了。

那么开始本周译文叭。又是一篇移动应用设计方面的实战案例,我个人很喜欢,真人真项目真事儿,更具实践价值。走着。

今年,我们(英文原文作者及团队)发布了FreshBooks的第一款iPhone应用。从前我们的产品一直是通过Web端应用的方式提供服务的。这次,我们把iPhone应用的设计开发过程看作一张空白的画布,尽力在其中实现一些新的功能概念和设计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实学到不少东西。

移动应用设计案例 - 打造初创型产品的用户体验 »

又是天气不错的周末,不冷不热,一年里最舒服的一些时日了叭。感觉自从十一长假结束之后有些东西就变掉了,自己熟悉的很多事情、很多感觉,都像是在头脑里向后退去了一层,要努力去抓才能让它们回来的样子诶。也许只是阳光泛滥了太久的缘故。

好叭。今次的译文是我最喜欢的一类小菜,篇幅简短,实战性强。原文作者,来自Frog的一名交互设计师,讲述了她与朋友在共同设计开发拼车服务Ridejoy的iPhone客户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挑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前戏到这里,进入正文。

Ridejoy拼车服务在Web端上线运营了几个月之后,大家对当前的用户基础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而对于Ridejoy的iPhone应用来说,我们希望它不仅仅是网站的移植版本,它所能带来的应该是更符合移动上下文环境的全新用户体验。

基于这样的产品思路,我们识别出了三个关键性的挑战:

  • 怎样鼓励驾车者及搭乘者发布更多的信息?
  • 怎样快速有效的帮助驾车者及搭乘者进行匹配?
  • 怎样促进那些已被匹配的驾车者及搭乘者更有效的完成约定?

精益创业 - 用户体验设计的新包装 »

最近一个多月过还是蛮有料的,读了《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然后参加了公司的精益创业产品集市;读了《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然后作者Marty Cagan过来做了两天的培训,其间也涉及到很多精益方面的话题。记得以前也在微博上念叨过,我很喜欢这种小范畴短时间高密度的信息接收方式,就好像把自己浸泡在营养液里一样。即使无法很快的掌握全部知识,也可以在头脑中培养出思维的惯性。

今天在订阅中读到这样一篇Lean Startup Is Great UX Packaging,涉及精益与UX的话题,也就顺坡下驴的用来做本周译文。篇幅上还算适中;本周也确实有够疲劳,会员卡、预订等几个项目轮番搞,时值周末实在无力做之前“设计师应该了解的iOS应用开发基础知识”那样的长文章了。那么,闲话终了,进入正文。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基本思路及实践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用户体验设计圈子中的行家们多年来所讲述和提倡的东西。与过去不同,现在人们终于开始懂得去关注这些了。而所谓的精益用户体验(Lean UX)本身也不是什么新事物;类似于“AJAX”,它们都是对已有概念和技术的一种综合运用方式,这些名字本身更像是“包装”。

企业家或新创公司的创始人一直在为“怎样开发优秀产品”这类问题寻找答案,而我们(UX从业者、研究员、可用性专家们)曾经提供的答案多数都过于复杂了。想想看那些只有我们自己或同行才能听懂的黑话(又称行业术语),譬如可用性测试、用户角色、实境调研、眼动追踪等等。

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做好的五件事 »

一大早又梦到了南开中学。一如既往的回到那里见了老朋友,然后一起去后街淘打口磁带和杂志。梦境中的情节没有让当时的自己感到哪怕一点点的时空穿越,只觉得一切都很真实而正常,反倒是醒来之后感到眼前这一切有些突兀,空白了几秒才想起自己正躺在哪里。

静的几乎连小猫睡觉时喘息的声音都能听的到。把这篇译文放上来,然后去放放空。回头看看一直以来做的内容,似乎能够发现自己所走的路径,也能够回忆起在某些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导致自己关注的方向产生了怎样的微调,blah blah...没有欲望多说什么,觉得什么东西关闭掉了的样子。进入正文吧,小小的一篇东西。

谁都会画线框图。当我(英文原文作者)的朋友们谈到自己的产品idea时,我会鼓励他们拿起纸和笔,通过草图来交流想法。他们觉得这种做法很棒,可以帮他们把头脑中的想法落实到实际当中。

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并不是由画线框图的能力所造就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怎样处理回馈信息,怎样验证想法,他们懂得做调研和迭代。他们知道草图和线框原型只是整个设计流程当中的一小部分,它们是调研工作的结论产出,是用来做沟通的信息载体;它们有可能被放到演示文档当中供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也有可能以高保真或纸面原型的形式被用作可用性测试。

iOS Wow体验 - 第三章 - 用户体验的差异化策略 »

本文是《iOS Wow Factor:Apps and UX Design Techniques for iPhone and iPad》第三章译文精选,其余章节将陆续放出。上一篇:Wow体验 - 第二章 - iOS用户体验解析(2)

关于本套译文分享的详情及目录结构,请参考iOS Wow体验 - 译文分享说明

全文由C7210自发翻译(编译),并首发于Beforweb.com,如需转载,请注明译者及出处信息。英文原书版权由Apress所有,中文引进版的版权由相关出版社所有。

在前两章当中,我们从细节层面对iOS用户体验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包括对iOS用户界面设计规范的概览,以及对其用户体验构成要素的解析。界面设计规范体现了苹果对于iOS应用在设计与开发质量方面的重视,使第三方开发者们必须努力满足用户的高期望高要求。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设计方案是否可以与规范的要求有所背离呢?如果可以,那么走多远才算合适?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掌握“差异化”的方法原则,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让你的应用可以鹤立鸡群,成为让用户惊叹的成功产品。

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设想,假如你现在需要创建一款iPhone或iPad应用,你是否会对自己说:“嘿,我现在有个很棒的想法!我们可以把它打造成我们的竞争对手所做的那个样子!”? 当然不会。站在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就会明白,差异化的原则是商业模式、市场规划和用户体验策略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学习 - 响应式网站的产品需求和设计流程详解 »

今次的译文中,我们继续响应式Web设计方面的话题。前面的几篇相关文章以概念诠释、方法说明为主,本篇则围绕一个实际网站案例展开,从需求、流程、步骤细节等方面描述了响应式设计在项目中的实践方式。

本篇的部分内容要点会与之前几篇产生交集;我们会在这些地方提供相应文章的入口,便于深入参考阅读。接下来进入正文。

根据DailyTech的统计,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会超过桌面用户。除了智能手机之外,使用平板电脑甚至是电视机进行上网的用户也在持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怎样让我们的网站尽量兼容各种类型的设备,并确保优良的用户体验,这将是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通过响应式的设计开发方式,我们可以使网站页面随浏览设备的不同而自行响应,动态的调整布局结构、元素规格样式,将相同的内容以不同的格式呈现给不同设备的用户。

如果你对响应式Web设计还不大了解,可以先参考阅读我们之前的关于响应式设计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基本实现思路方面的文章,全方位预热一下。

从网站到移动客户端应用 - 随"机"应变的用户体验设计 »

平日的工作忙碌了些许,疲劳因素让每晚散碎的时间显得更加吃紧;赶上这样稍微有点篇幅的文章,做起来就有些迟缓了,哼哼唧唧的翻译了将近一周。

话说,又是以移动应用为主线的文章,这是闹哪样呢。但也不至于和本小博客的主旨相悖;网站产品移动化,设计思路移动化...在移动互联网汹涌的大潮面前,这是合情合理的趋势,也是我们在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的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多需要面对和学习的。

如果你一直以来从事着相对传统的交互、视觉等方面的Web设计工作,而如今开始打算扩展视野、提升技能、随“机”应变,做一名移动互联网的弄潮儿...那么本文很适合你阅读。相关领域中的几位牛人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带给我们一些很实在的经验之谈。全文大致分为三个主题:

  • Web设计师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进入移动应用的设计和开发领域?
  • 从设计的角度讲,移动客户端应用与传统网站页面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 怎样提升移动客户端应用的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特别注意哪些?

开始进入正题。现如今,到处都有人在谈论移动应用方面的话题,从视觉外观到交互体验,这个那个的不亦乐乎实际的统计数字也是蛮惊人的。最近,一份来自Flurry的研究报告显示,用户(美国地区)每天使用移动应用的时间,平均下来是81分钟,已经超过了平均74分钟的上网时间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