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ystems 读书笔记
编者按:C问各位周五安,又是新的周末即将来到;这样讲起来会不会显得周末更加值得期待?藏在编者按里弱弱地讲几句就退下,格外珍惜这时光;微笑。即将到来的不止周末,更是四月;因人而异,但回头看过去的十几年,较大的变故通常发生在四月,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时日充斥着不安与兴奋,如今这般,且行且欣赏。
今天继续为各位介绍新的合作作者,来自爱奇艺的高级交互设计师Hesivell,带来一篇Beforweb过去不曾有的内容形式 - 读书笔记 - 关于设计体系,并配有涂鸦笔记风格的手绘插图;强烈推荐。 - C7210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么,前几个月,Beforweb曾经推荐过一本书,SmashingMagazine 的 Design Systems。
我也是这本书的读者之一,此时此刻在BFW聊这本书,似乎非常应景。
这个体系像是渗透在产品中的一种语言,让产品人员、设计师、程序员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提升协作效率;又像是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具,让整个团队进行自循环,尽量减少人工维护。
类比起来,有点像是阿里的中台。无论如何也是很前沿的一个方向。
12/25 什么是design system
Design Systems 这本书的主线,讲的是一个叫做“设计体系”(design system)的工具。顾名思义,就是把整个产品“体系化”。
对于产品中比较成熟的那些模块(比如社区的feed卡片格式),统一进行组件化,设计层面和开发层面统一命名共享资源,应用到业务线的后续迭代。这部分成熟模块就可以在产品中自循环,无需设计师后续维护了。
而设计师的人工精力被解放出来,主要用于新功能的开发,新脑洞的爆炸,和产品方向的探索。
12/26 有规律的产品
其实我觉得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规律。
当你从系统层面俯视一个产品,就像站在高楼顶上俯视建筑结构一样。
这时候可以看到在地面上看不到的一些规律。
——如果产品中每个模块的信息量、动效、颜色、轻重、语调,都在一开始被赋予了使用场景和理由,后面只要从中选取或者做必要的补充,就会在秩序和效率上有很大提升。
12/27 原来产品的“气质”也是可以用系统化的方法去打造的
如果任意提取一个页面,去掉LOGO和其它产品信息,那么你能认出这是个什么产品么?
——产品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人设”才能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么风格鲜明,要么平易近人,总之设计要做得极致一些,才不会淹没在竞品群里。
不过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产品的气质这种抽象不可触摸的东西,也是可以通过系统化理性的方式来打造的。
一种方法是自上而下定义品牌关键词,再融入具体样式;
另一种方法是自下而上,梳理产品现有的与品牌关联的元素,比如配色、图标、版式,找出那些明显和品牌定位脱节的样式,梳理,精确化品牌调性。
两种方法当然也可以结合,双向打通。
01/02 “万变不离其宗”
Patterns evolve,behaviors remain
有人说在设计之初就要定义好产品的基本组件样式,但也有人担心说一开始限制太多会影响后续的迭代发展,或者产品迭代了之后样式也会有比较大的改动,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这也是我之前一直觉得矛盾的地方。
这本书中的观点是,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组件的样式、组合方式、交互模式都会有所变化,但它们想要支持或者促进的“用户行为”是不变的。就比如无论用手机拍照,还是相机,都是为了支持拍照的行为。
所以在最初应该列出产品中核心的用户行为,并基于它们来对样式进行定义和分组,就会有主线可循。
另外:一个用户行为可以对应多个解决方案和样式。
01/05 几种不同的变体可以归为统一样式
类似的样式变体可以归为同一种样式,方便管理。
例如book item,有用在发现页的,也有用在推荐位的。这时候它们的组成成分可能会有些不同。相同的部分,就是book item 通用的基本组成元素,例如标题;不同的部分,就是切合使用场景的元素,例如推荐位的推荐语,或发现页的标签。
01/24 命名、共享和活用
为什么要给组件命名?
主要是为了集体共享、方便识别和运用。比如在Sketch里,命名一个设计模块叫“视频card-评论”,那么对应的开发代码库里,这段代码也要叫“视频card-评论”,这样就保证设计师和程序员之间用一样的语言沟通,消灭代沟。
就像语言一样,其中的词汇,需要流传和使用,才能不断强化;但如果词汇本身比较艰深晦涩那就不容易流传开来。因此命名简单明确,才能保证之后的使用方便。
那么为什么要共享?
还是比作语言,普鲁士语和我大清朝的满文消失了就是因为知道它们的人太少了。同理,如果团队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设计体系的用法,那么设计体系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要让设计体系成为日常工具活用起来,提升效率,共享是最关键的。
01/31 关于这个读书笔记系列
随着阅读进度的深入,我发现我对design system的理解也越来越不一样。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特别是读到两部分过渡的时候,感触非常深。
前面我还停留在浅层次或者相对泛的“产品要系统化”这种概念,然而确实,回顾这过程中记下来的每个点,比如产品要明确气质,比如拆分模块要以行为目的为导向,比如设计体系的重点不在构建而在使用……每一次,我都会用这些新的观点审视我之前的思路,或者反思哪里是不足,哪里需要修补;每一次,对于我来说都像恍然大悟,都是一个新的小起点。
03/29 就是今天
产品设计成体系之后,设计师会不会失业?
最后整理这一系列笔记的时候,在最初的介绍部分,我想到design system有点类似阿里的中台。而传说中,中台就是“一个可能会让设计师失业的系统”,因为大部分的设计流程到后面都可以集成化、模块化、自动产出。
那么,哪些设计师会随着设计的自动化趋势而失业呢?哪些又完全不会?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设计师应该一直持续思考的问题。
我相信,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
Hesivell
⌈ 不爱跟码农谈心喝酒的设计师不是好段子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