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产品体验设计 (4) 输入的设计 »
了解过界面输出的一系列设计要素与原则,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关于“输入”的设计。
人们会与界面输出进行互动,期间系统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即为“输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这些反馈来优化模型并提升功能体验。
了解过界面输出的一系列设计要素与原则,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关于“输入”的设计。
人们会与界面输出进行互动,期间系统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即为“输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这些反馈来优化模型并提升功能体验。
聊过了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及模型层面的设计要素,即“数据”和“指标”,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界面层面的设计。
优秀的机器学习体验一方面取决于底层模型的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界面能否帮助人们以符合直觉的方式与信息互动。
模型的处理结果会经由界面转化为易于人们认知和互动的信息,即“输出”;模型从人机互动过程中接收到的,可以被用于模型优化的反馈信息,即“输入”。
开始读《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对谈集,才意识到很久没有读过村上春树相关的东西了。那像是在居酒屋边吃毛豆边咂摸着温热的烧酒。
说起来也是不得了,还有两周就要过年了;期盼着春节间回去北方看看老同学老朋友。上周被雪景刷屏时艳羡的心情依然未退。
今天是“机器学习”的第二篇,进入“模型”层面的讨论,内容相比于之前一篇“基本原理与设计要素”来说抽象了很多。接下来进入“界面”层面的话题后会更易于理解。
希望在下周结束前,这个系列可以完结掉。之后大约会暂时停更一段日子;届时详细说。各位周末愉快~
二十多度的小寒是平生第一次遇到。冬眠的小动物们怕是也要不明真相地爬出来了。
从什么时候起“正常”变得如此奢侈。适应异常,将非比寻常视为理所应当,这样的能力也越发珍贵而必要。只是想不通长此以往又该如何定义“正常”与“反常”。你总该给到它们足够清晰与符合逻辑的定义不是么。
新年必须学些新东西,不然年复一年总是一门心思在那堆破事儿里转圈圈,还要不要进步了嘛你说?WWDC 19,Session 803,机器学习与体验设计相关话题,包括基本原理,设计要素,数据,指标,界面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