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动画效果

通过有意义的动效解释应用的交互机制 »

现在是周五晚间,因为仍可预见周末事务巨多,就分摊到前面来更新。一天没干正事儿,团建日,做布丁、三文鱼沙拉,击了个剑,吃了点肉,这样,肚皮略满足。

回来坐下又开始寻思做事与日常摩擦力的事儿。我忘了以前有没念叨过,2005年这个时候,那时刚刚毕业,天天在徐家汇卖手机;每天18:30左右收工,骑车回到小出租房约19:00(那时中山公园附近两室一厅一个月只要1600),在超市买俩饭团子,到家扔微波炉里,同时快速洗澡,出来取出饭团子坐在空调扇前面边吹边吃,有时也会来一罐冰啤酒;完事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这时也不会超过19:30,接下来就是PS AI一类各种学(都是当时VeryCD上下载来的国外教程),一路学到夜里一两点,继续喝酒把自己喝晕,躺倒。

那时的生活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轻盈...几乎就是想干正事儿立刻能干起,闲杂事物几乎不存在的状况。其实如今在生活中很多莫名的烦躁与焦虑,在自己看来多半也是因为渴望却难以回到那时的状态所造成的。

念叨半天这些事情跟眼下的正事儿也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周的话题关于动效;我是个,怎么说,对动效的使用较为谨慎的,人。越是炫酷当道的年代越是这样;因为在我个人看来网上到处能看到的那些“动效典范”多数其实都很晕...一些主打这些元素的应用真的拿到手里用起来就觉得视线无法聚焦,缺少让人觉得安全稳定的落脚点。当然有好的一面,譬如有趣带劲的印象、科技感等等,但我仍觉得得不偿失。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动效的使用动机是怎样的,是否真正有意义,无论理性还是感性上的意义。本文内容就是围绕这样的观点,通过真实案例来讲述的。正文了。

那些小处见大的设计细节(8) - Facebook Paper专题 »

好冷的一天。早上练大路时,突然见到雪花飘落在车窗上面,便对师傅讲,“下雪了诶”。师傅没有搭理我。

写了上面这段话之后顿了好久。心里沉沉的冷冷的。不想下周到来,也不想情人节/元宵节到来。那么暖的一个春节之后却是一段如此冰冷的日子,工作和生活当中将要开始有reset;不过至少在某些方面看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希望,也还不坏。

说着说着要沉下去了,看看正经事情。今次不去收集Little Big Details了,因为正好看到一篇关于Paper的文章,作者从交互的角度汇总了TA所看到的22个设计亮点,蛮适合拿来做“小处见大”的。

这什么Paper的时髦我只在Beforweb里赶这么一次。在同事的手机上把玩了一会,第一感觉,确实惊艳,甚至有些震撼,翻了几个界面就看到一些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设计(基本都包含在本文中了);但不能不说接下来有些忙乱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好像迷失在它的交互空间里面,或许是不大熟悉各种炫酷的交互方式及动效也未可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我个人的态度:这样的产品具有太强的“榜样”和“标杆”性质;在学习和“拿来”的过程里,也千万不要忽视自己产品的特性、所面向的用户群体、所要帮用户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等等。无脑的跟风一会毁了自己的东西,二会给业界带来坏风气。我shut up,进入正题噜。哦对了,原文提供了动态gif来演示相关动效,由于文件太大,我只在这边正文里放了较小的静态图;要看实际的动效,你可以点击每段文字后面的“查看动态gif演示”;每个gif的尺寸都蛮大的,会在新标签中打开。

iOS7第三方应用重设计的解决方案及案例参考 »

10月3日,似乎是假期的第三天了,日子已经过到无可名状的样子了。把小病猫从医院接了回来,病情稳定了些,至少眼下还没有继续恶化下去。每天喂5种药,并且将猫粮泡成浆糊强行喂食。那么像现在这样可以在间歇当中抽些时间出来专心打几个字,更新一下博客,已经变成了奢侈的享受,很珍惜。

不知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希望是以好的方式逐渐恢复正常。但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在这样的状态里却悄悄鼓起了一些力气,一方面尽力维护小猫的状态,一方面努力珍惜分分秒秒空闲的时间看些书,做做事。总会好起来的。不过还是买了瓶JD陪着自己,这种时候还是需要一些的,半口下去头疼就能好些。另外也真心感谢在微博和微信里给小猫祝福,给我鼓励的各位朋友们。

那么就来看本周译文呗;之前的几篇都是资源和参考方面的更新,今天恢复一下常态吧。

这里开始译文。乍看上去,“为iOS7重设计”无非就是新的应用图标、无边框按钮、与导航栏配色相匹配的状态栏等等。不过如果你再深入挖掘一些,便会发现很多耀眼的地方都体现着iOS7的三大设计主题,即“依从、清晰、纵深”。

对于某些应用来说,这些改变带来了设计上的极大改善,而另外一些则甚至比从前还要糟糕,不仅可用性被破坏,而且品牌识别效应也大打折扣。本文会围绕着iOS7 UI过渡指南当中提出的一些关键性的设计解决方案,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如果你正计划着升级自己的产品,或是以iOS7风格为准绳从零开始设计应用,那么这些例子可能会帮你更好的起步。

iOS7体验报告 - 关于视觉风格、界面结构、字体、动效和可用性 »

好热的一周,似乎只凭视觉就能感到温度了;特别是中午,出去觅食的时候,周身都是被火焰包围的赶脚,但我却很开心,不知为什么。我从来都很喜欢夏天,穿衣脱衣也不像冬天那么麻烦,可以省去很多时间。

最近似乎在微博上念叨过多次,我开始爱上iOS7了,爱上它的各种细节,当然不包括那些过分艳丽、缺乏坚决的内置应用图标。今天这篇文章的性质,印象里在Beforweb这边还真没有先例;从前所有文章都是关于怎样做某些事情,而这篇纯粹是作者的体验报告。个人感觉还算中肯,我能在里面找到一些共鸣;不知其他朋友会有怎样的体会。正文走起吧。

这里进入译文。新版本的iOS进行了彻底的重设计。相比于过去栩栩如生的拟物化界面风格,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光洁的令人震惊。一向以精益求精著称的苹果,这次似乎无法履行自己的诺言了。乍看上去,应用图标有些令人难过,用户界面缺乏结构,所有东西都给人一种未经打磨的感觉。

实际上,iOS7并不那么差劲,远远不是。

提升产品体验愉悦性的十个方法 »

又是一周过去,宅的日子越过越精炼,连续多日每天读一本书,到了晚上就觉得大脑好像变成了一个卡通形象,就是那种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无力动弹不得只剩下喘气的小人儿的样子。剩下未读的书不多了,又该补货了诶。来看本周的译文呗,有点长,主要是图多。

这里进入译文。我(英文原文作者)时常和其他设计师讨论到产品愉悦性的话题。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有人提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可以首先专注于提升产品的愉悦性,然后再考虑可用性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立刻让我联想到“形式追随功能”这句话,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功能与可用性优先的方式。

不过必须承认,这种通过理性分析入手的“传统”设计思路或多或少会让我们失去一些在创意上实现突破的机会。也许我们可以从“有趣”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工作,首先聚焦于体验的愉悦性,然后再将整个方案“拉”回到一个约束框架中,使它最终成为一个切实可用的产品?

无论我们的实践方式从哪个角度出发,有一点是无疑的:任何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都必须以产品功能的可行、可用、可靠为基础。假设你已经有了一款可用的产品,并且希望为其注入更多能够让用户在情感上为之吸引的元素,那么你应该做些什么呢?应该从何处入手?下面是我的十个建议,希望能够帮你有效的提升网站或应用产品的体验愉悦性。

iOS Wow体验 - 第六章 - 交互模型与创新的产品概念(1) »

本文是《iOS Wow Factor:Apps and UX Design Techniques for iPhone and iPad》第六章译文精选,其余章节将陆续放出。上一篇:Wow体验 - 第五章 - 利用iOS技术特性打造最佳体验

关于本套译文分享的详情及目录结构,请参考iOS Wow体验 - 译文分享说明

全文由C7210自发翻译(编译),并首发于Beforweb.com,如需转载,请注明译者及出处信息。英文原书版权由Apress所有,中文引进版的版权由相关出版社所有。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足够多的基础理论,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那些决定着产品用户体验的设计决策。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实际项目当中,怎样做出能够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形成鲜明差异化的设计决策?怎样才能实现具有突破性的产品概念?本章中,我们将对这些话题进行探讨。

我们将要介绍的并非是某种能够立竿见影的快速指南,你无法在看过这部分内容之后就立刻掌握了其中的“秘诀”。要打造出令人惊叹的应用,我们仍然要进行大量扎实的工作和不懈的思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创造力的探索。你必须下决心在这些方面做到必要的付出,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产品真正脱颖而出,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