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图文版 WWDC 设计分会:iOS 13 设计新特性(2) »

​Hello 周三午安,热了哦。从小到大每到这种季节总会幻想被一缸冰镇酸梅汤从头浇到尾的样子,高兴了还张嘴喝几口,冰块稀里哗啦地碎了一地那样。

上周开始尝试通过全场译文及对应关键帧截屏的方式对 WWDC 期间一些重要的设计分会进行记录和解析。我个人还蛮喜欢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挖掘官方设计团队提供的重要信息,又可以图文并茂。

第一期当中,我们跟随主持人 Mike Stern 了解了 iOS 13 深色模式的相关要点,包括语义化颜色、材质、控件新样式、SF Symbols 等,错过的同学不妨稍作回顾。今天继续,来了解新的卡片风格面板与情境化菜单。

图文版 WWDC 设计分会:iOS 13 设计新特性(1) »

Hello 各位,好久不见。近一个多月来个人事务繁多,更新较慢还请见谅。

话说今年 WWDC 期间看到一些设计方面的分会视频,便萌生想法要做这样的中文图文版本。其实过去每年的 DC 分会都有几场不错的设计主题演讲,印象里包括 2017 年的基础设计原则专题,以及 2014 年的快速原型专题等等,都非常值得学习。

或许是因为 WWDC 分会视频的获取成本较高,且多是缺乏字幕的英文原声,所以一直以来没见到太多同学在关注,也蛮遗憾的。现在我来推一下好了,就从今年的“What's New in iOS Design”开始。

iOS 13 设计指南:深色模式篇 »

很久没做官方的设计指南喽,上一次莫非还是2017年的 ARKit?毕竟此次深色模式非常重头,对界面设计相关工作带来的改变还是蛮大的;加之其他一些相关更新同样出彩,所以今年应该会零星选择几篇 HIG 来做译。

上周的一篇“暗黑模式设计原则浅谈”泛泛地介绍了一些背景与高层原则,而官方的指南更侧重于细节层面,虽然篇幅较短,但仍然可以帮助你在真正上手新系统及深色设计之前,对相关设计原则,特别是颜色的适配机制与方法进行了解。同时也建议各位观看本次 WWDC 相关讲解视频,理解会更加全面。

本文译自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暗黑模式设计原则浅析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什么的。周三夜间,明天之后便是端午假期,提前祝各位安康。

iOS 13 不出意外地带来了暗黑模式。我的第一反应是:待到九、十月份系统正式推送的时候,WireframeKit 组件库要做超大更新了;连同“iOS”、“Social”及近期可能上架的新库应该都会包含在内;如果不出意外,同样会是一如既往的免费升级。

还不了解 WireframeKit Sketch 组件库的朋友们可以到这边稍做了解先

接下来说正事儿了。近来正好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关于暗黑模式设计原则的一些探讨,值得一读;今天便带来译文。话说年底要上映的最新一部《终结者》叫做“Terminator:Dark Fate”,黑暗命运,也很妙呢。

工作习惯分享: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

优设近来新开了一个系列,“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关注于设计师的快速成长。能够得到机会与包括《破茧成蝶》的作者刘津老师在内的几位同行一起参与话题的讨论,我感到很开心。

当然我早已不是“工作才两年”的人了,很多东西也是到后面几年才逐渐积累成型,但还是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将自己一些经过验证的工作习惯、方法分享给各位。

Google Translate 改版经验谈 »

问各位周一午安,真的快要六月份了。天就这么嗡的一下热起来了,神经质一般的风雨怕是没太多机会任性了,接下来的梅雨季又是另一种脾气了吧。

上周稍忙碌,没有发文,抱歉先。其实有帮优设写一篇工作习惯方面的分享。关于质效习惯、知识管理一类,总想写些什么出来,然而想到框架庞大,心里便弱弱地拖延了下去;这次搞不好也是个起步的契机。

周末得空做篇译文,来自 Google Translate 团队设计师的改版经验分享。今年前几个月有太多译文出自合作作者,近来重新开始自己做译,每次都感到轻松畅快、简单有趣;这才像事情应该有的样子。下面进入译文。

⌈随笔⌋ 风格策略取决于产品语境 »

上周聊了音乐与工作生产力的话题,也提到这个周末要跑去无锡和老伙伴们排练的事情。顺利成行喽,两场排练,一场饭局,好久没这么开心地不停地笑过了。

说起来也是难以在身边再组什么新团了;承载着故事与情感的时光是和这些老朋友一起度过的,其中的快乐和寄托远超过练团这件事本身。况且我还是这些人当中最年轻的,这么好的事现在上哪找去?

不过排练当中偶尔会开小差,盯着音箱与效果器,琢磨些有的没的。

⌈随笔⌋ Beats如何牺牲美观性换取易用性 »

这些年只用过 Beats,纵使音质口碑一般。在家 Studio Wireless,在外 BeatsX。后者随时随意挂在脖子上,需用时立刻戴起来入耳,简单、便捷、安全,无任何其他附件的羁绊。

我寻思这份专一和 Dr.Dre 及 Eminem 不无关系,但另一方面我确实极不喜欢其他一些耳机那样一副需要你去小心翼翼细心呵护的样子。

然而用了两年半的 BeatsX 终于还是挂了。收新开包,发现这款老掉牙的设备竟然在硬件设计上迭代了。

XR 往事 - 第一章 - 游戏规则 »

编者按:近来陆陆续续知道一些朋友、同事在出现健康问题,或大或小;自己之前的状况直到现在也仍然不敢大意;四处又在飘逸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关于996的资讯;所有这些都让这个春天感觉动荡不安,尤其想祝愿所有朋友都安好。

假期结束,开始正经的。合作作者 K.D. 同学的原创系列“XR 往事”有做更新,我在读和编辑时很兴奋,像是闻到了三年前探索学习 VR 的那段日子里的气息,而 K.D. 同学的文章显然更具理论与实践底蕴;在本文文末,我们甚至能看到 Google Daydream 的项目实境。K.D. 同学,旅居纽约的交互设计师,帕森斯设计学院设计与科技系研究生二年级在读,曾在 Google Daydream 沉浸式穿戴设备组担任用户体验设计师。- 编者人格的 C7210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