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前端

站在VR世界的大门前 - 项目特质与设计开发流程的策略选择 »

今日,距离这个博客建成上线,已是整整五年的时间。

尝试边听Tupac边做博客,再一次不成功。Ice Cube或N.W.A也是差不多的样子。毕竟是所谓的文字工作(这样抬举自己不觉得羞愧?),总有那么一个或一群黑老哥在耳边一刻不停的絮絮叨叨哼哼唧唧算怎么回事?平日的设计工作则另当别论,多数时候的思考和操作对象并非文字,于是说唱这一类偏重“语言”的音乐便不易形成干扰;非但不会干扰,反倒很是享受,有动听的旋律、生猛的节奏、玩世不恭的黑人英语、自负又自勉的态度、黑黑白白的人间百味,简直像在播放电影 - 仅凭听觉这单一的感官所接受的刺激便可营造出如此丰韵的体验,于工作时间,夫复何求。可知道我究竟在讲些什么?

说到电影,上周看掉了《巴黎危机》(近来也真是再没什么片子可以跑去影院看,能看的几乎已看绝 - 这究竟是国产保护月还是保护年?),还不坏,小格局小故事,无功无过。昨天补了《老炮》,谈不上多好看,一众咋咋呼呼的小白脸儿也不禁让人揣摩片子究竟叫做老炮还是娘炮,只是那京腔京味与北方冬天的景观和气息,以及若干不那么真实的、甚至略为梦幻却又令人动容的情节还是让我触碰到了一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或是《顽主》里的什么东西,一些会闪光的东西,虽然所剩无几,但所幸仍在。

而我分明感到,于自身,近来同样有些什么在潜滋暗长一般的愈合着,复原着。与天台相关,与五毫克中南海香烟相关,与黑羊餐厅或是完成了人生大突破的酒吞相关,与周日傍晚的十九楼跑步机相关,与时不时看着落日温和舒缓的消失在西边的地平线相关。与很多美好而温暖的东西相关。甚至认真的有在考虑要不要打起精神重新拾起已经放下半年有余的iOS开发学习,或是能否投入更多时间更为专注的继续探索VR领域,平日中午要不要跑去鼓教室增加练习,公众号要不要再充实一些相关或不那么相关的内容,等等诸如此类。

念叨 - 关于转岗、给新人的建议、交互与产品设计、腾讯ISUX »

这一周呢,终于出现了像样的冬季降温。最冷的那两天反而是这一个多月当中最晴朗的日子。感谢北方来的冷空气,一路奔波到这边虽然已不那么凛冽了但还是可以把潮湿和污浊暂时吹散。呼呼的。

下午看掉火星救援了,蛮好的片子,看的过程里就隐隐觉得味道似曾相识,异星地貌啊宇航服啊航天器内部的视觉风格啊一类,最后看到字幕才知道导演是Ridley Scott,这一切都难怪了。好赞。据说老爷子为了接这片子把普罗米修斯2推后了。这样想起来也是黯然神伤。

上周留了个梗,提到想把之前优设帮我做的那篇访谈当中一些涉及专业方面的东西搬来。全文就算了,包括设计和音乐的关系、家里的工作台、喵事一类的话题都拿来的话一是篇幅太长,二是我也不想那么原封不动的就把人家平台上发的东西搬到这里,虽然实际内容还是自己产出的;如果哪位有兴趣的话还请直接过去优设看全文了。今天就拿来这些与专业关系最密切的话题作为一期念叨吧,对我个人来说这些东西确实相当于一个阶段的自我总结了其实。

下面进入正文。共4个话题,包含在对方的编辑同学提出的3个问题当中。

Web设计先驱Jeffrey Zeldman访谈 »

又是一个白天湿热如夏,晚间秋意尽显的周末。我非常乐于抱怨这魔地的天气。

戒掉朋友圈已经第三周了,期间在每个周日会弥补一些,然而在平日越发觉得可有可无了。起初进入微信每每看到“发现”tab上的红点就会骚动,日子久了也便熟视无睹起来,甚至有种“排除毒素一身轻松”的感觉不知怎么回事。有谁知道前面这八个字是过去哪家药品的slogan吗?

上周末和优设的同学做了一期访谈,关于个人职业经历、交互与产品设计观念、ISUX团队、音乐与生活等等方面,又是那种写着写着又收不住的感觉。自己也发现了,只要不是做译文,就怎样都想把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叨个明明白白,每每搞的脑浆好似要从耳洞流出,自己也是难过,但乐此不疲。

而本周又恰巧读到这样一篇Jeffrey Zeldman访谈 - Interview with Jeffrey Zeldman: A Candid Look at the Life & Work of a Web Standards Pioneer。宗师级Web设计师的心声,而且如作者所说“充满了个人化与直率的色彩”,读过之后无论如何都想拿来在本周做掉了。其中一些关于创业伙伴和他们举办的设计大会的内容,在主题上略偏,也就过掉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访问原文。下面进入译文。

任何从事互联网设计工作的同学或许都听说过Jeffrey Zeldman的大名。作为现代互联网标准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他在Web这个行当里做事的时间怕是比我的活过的年头都长。

能对他进行访谈,并将他对职业、生活及互联网设计的深挚热情分享给各位,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事。

念叨 - 关于年轻的朋友、咖啡、iOS开发学习 »

之前在汇总本周文章的时候,很偶然的在Medium看到一篇关于Kurt Cobain的文字,加之确实没有哪篇设计文章让自己很有心情去做译文,于是琢磨着要么这周翻这样一篇音乐的东西吧,换换脑子。当时在公众号(beforweb)和自己的朋友圈里征询了一下大家的看法,其实就是这事。得到了好多支持,还有一些朋友给出了其他方面话题的建议,在这里再次谢过大家了。

意愿是真切的,实际执行时认真考虑起来却发现当时看到的那篇以及之后又浏览了的若干相关文章,相对于这里的基调来说,确实是太过阴暗了些,毕竟,关于Cobain,关于Nirvana,关于Grunge,关于西雅图,这些方面的话题从通常意义上讲很难正面起来 - 充满关于自杀的探讨。我希望偶尔发一些更个人化的、不是通篇设计产品一类话题的文章,但也不想搞到让多数朋友觉得陌生或是太过反感一类。

所以想想看还是放弃了那篇。正好周四晚间和一个小朋友交流着关于交互职能的话题,有感而发,于是将彼时彼刻自己的想法、状态串联成一期念叨,作为本周的更新好了。没头没尾的东西,旨在以更加个人化的形式与大家有的没的瞎念叨吧。

念叨 - 关于Sketch、Origami、Swift及Apple Watch »

周末,清明,所谓弹簧式天气,夏日般的高温,高温之后的风,雨,乌云,尴尬的阳光,一屋子猫毛,Pearl Jam MTV Unplugged 1992,威士忌,扔在门外的Air Force 1,晚间21:55,凌波丽,Eddie Vedder正在绝望的嘶吼“We belong together,together”,目光神经质且坚毅着。

翻开朋友圈满眼都是精致的文艺的酒吧餐厅餐盘美食小清新民谣Live吧啦吧啦...just fuck off...

话说,这周没有看到像样的或是愿意做的文章,想想就自己念叨念叨好了。从来都只是在正式译文前念叨,这次搞大了;记得以前有些朋友评论说每篇开始的念叨属于信息噪音,尽快进入正文才好;也是个角度,不过抱歉今次怕是没正文了,都是念叨呢。我几乎把自己逗乐了。

当然念叨的也是正经东西居多,只是随性了吧,毕竟不是一板一眼的做译文或团队博客,脑子里没什么中心思想啊框架啊提纲一类,想哪说哪好了。谁知道会不会念叨上瘾以至于以后越来越多这样呢。谁知道。

怎样从Sketch向Xcode自动导出图形资源 »

不太明白为什么元旦假期这么快就到最后一天了;不太明白为什么下周一的气温有21度,周二又降到8度;不太明白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是一遍一遍的看着《编辑部的故事》。

不太明白为什么在本该安心的守着家人开心祥和的夜晚在外面看到那么多人拥挤在一处却仍要一门心思的扎进去只为什么跨年狂欢。还有多少人长着正常的人脑子?

我不觉得是我太宅了或是心态太老了。我觉得很多人错了。有些人还有知错的机会,有些人已经没了。

我也不觉得这些絮叨是负面的。话说今天这篇只是讲了一个实验性的小方法,不使用Sketch和Xcode的同学其实无需浪费时间了。下面进入正文。哦btw,新年快乐。

Bohemian Coding(Sketch的制作团队)发布过一款名为SketchTool的命令行工具,用来自动导出.sketch文件当中的界面和切片。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开发者开始在iOS开发流程当中使用起Sketch。通常,整个流程中会包含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在Sketch当中修改设计方案,重新导出,然后将更新后的图形资源移入Xcode的Asset Catalogs当中,并再次运行Xcode项目以查看实际效果。

而通过SketchTool配合Xcode,这些都可以自动化完成。

怎样在Xcode 6中使用矢量图形 »

周末又要过掉了,沮丧。眼看进入深冬了,天气却越发春意盎然。话说2014年就要过去了么。这一两年下来,已经不太敢期待新的一年了;谁知还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我发现自己在周末两天里会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玩游戏了。常年GTA,像是逃进另一个世界。IV,V,或是iOS上的SA,沉浸在里面,一点都不想出来。玩来玩去还是SA的感觉最暖最安心;游戏当中本就是初夏时节的LA情景,加上自己在2008年从5月到10月宅着的日子里时常在玩(当时还是PC,怎样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可以在手机或平板上玩;那年我在用诺基亚的歪脖子音乐机),所以现在一旦进入SA就会立刻感受到那种夏天的味道。

说正事儿吧。今次略技术向;其实已经见过汉化,我只是想自己做一遍。之前捣鼓了点东西,要适配6和Plus,自己做做切图才发现确实有够烦。基于矢量图生成PNG图形的方法也是事后才知道,学习下,希望接下来可以实践。下面进入译文。

iOS应用的视觉形式通常是以图形元素驱动的。在设计开发一款应用时,你需要不同规格的应用图标,例如不同尺寸的Default.png图片,同时还需要为UI的实现准备@1x和@2x图形资源。所有这些图形元素都会让你的产品看上去更吸引人,但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 你需要为每种规格的图形元素单独切图。而随着iPhone 6及Plus的发布,我们又多了一套@3x需要处理,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幸运的是,苹果在Xcode 6当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很棒的工具用以管理图形资源。更棒的是,新的工具和实现方式可以帮我们从容的应对未来的iOS设备,例如基于Storyboard为iOS 8设备生成启动图片,这样你就无需再为不同的设备类型单独制作。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功能,就是在应用构建阶段基于PDF图片文件自动生成各种规格的图形资源。本文中,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这种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成本的方法。

设计师+Xcode:突破产品开发的流程界线 »

入冬之后,喵的状况又有些让人牵挂;换季时节似乎特别容易不稳定;只是记得从前6年多没有这样的情况,而从去年开始喵的事就成了我心里最大的事。

和上周差不多,仍是看着小握的游戏解说,空调暖暖的;不同的是现在手边放着40度苏格兰保健饮品,还有一些麻辣零食;当然译文不是边喝边做,目下只是在把引言补完。我去了,这也能叫引言。

话说其实是强迫自己本周不做Apple Watch主题。一篇小文,好像随口讲了些故事而已,关于视觉设计师直接使用Xcode打造界面以提升产品开发效率的话题。必须说,要达到“iOS前端”的程度,很难不依靠一定程度的代码工作,但值得一学,值得一试。另外,读过这样的文章后,也会从另外一些角度来看待苹果从iOS 7开始推行新设计语言的一些初衷 - 让设计师和开发者都可以相对轻松一些的在开发环境中创建界面,实现设计方案。下面进入译文吧。

今年年初,我们团队与瑞典的一家叫做Billogram的创业公司进行了交流。他们希望通过更流水化的发票处理程序帮助中小型公司改善现金流状况。在初期的探讨当中,我们看到了将他们的服务移动化的巨大机遇,那将能够使客户随时随地把控他们的财务状况。

腾讯ISUX(上海) - 招聘交互、视觉、用研、前端 »

诶明明中午刚刚发过新文章;下午馋了出去吃了个汉堡王到现在打嗝还是牛肉味真满足;现在又来喽,会被嫌絮叨吗?

这事儿就开门见山直说了。常来常往的朋友都知道这个C最近刚刚入职腾讯ISUX团队(上海),也就是社交用户体验设计组。好棒的团队,从我个人来说,已经好多年,没有过这种感觉了,像是每个团队成员都有那样一股能量,让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不断扑面而来,使自己被感染和推动;特别“对”的感觉。

那,现在UX铁四角职位(什么词儿这是,我又乱发明了)均有开放,工作地点上海漕河泾:

  • 交互(资深向)
  • 视觉(资深向)
  • 用研(要男生;老大要,不是我要)
  • 前端(iOS开发向)

希望和一群年轻有为又有才、像风一样在我们热爱的设计世界中奔跑拼搏的小伙伴们一起工作和成长吗?联系我呗,微信(Coda7210)或微博(weibo.com/c7210)都好,详细情况俺们小窗说。

周末过去了,明天是正经清明节了;各位假期快乐!仅一天!

漂亮的视差效果,值得你用性能来换取吗? »

自从元旦假期开始,就有点肾疼...也许是那几天里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的太多。眼下吃什么什么不消化,浑身脑袋疼。这状态让我想起2010年初那段日子了,持续两三个月的莫名其妙的低烧,然后是一个多月的肠胃问题,折腾了半年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恐怖哦。

希望一周之后自己回头看今天博客的时候已然无恙。继续上新,关于视差效果性能表现的小话题;弱问,各位见过的使用视差技术的Web页面里,有多少能让你觉得清晰顺畅的感受不到任何负面体验?我印象里真的没几个,包括Medium里的;不知为什么,这些页面总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本文篇幅虽短,但主旨很清晰——针对产品主要用户群体的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别瞎跟风。

这里进入译文。我(英文原文作者)最近在ThemeForest(模板站)逛了逛,发现几乎所有的付费模板都用到了视差技术。其中一款比较新的WordPress主题,Magnetto,在我的Retina Macbook Pro上看起来真的是华丽到家了。

只是,这款主题的演示页面在我家的高速网络连接上花了8.5秒才加载完毕。值得吗?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