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转化率

易用性与转化率的提升 - 打造良好UI的32条建议(2) »

周六晚间,窝在床上,听着迪伦,做做博客,心旷神怡;突然想到明天又要早早起来跑去荒蛮之地学车,一丝沮丧。

这些日子,这几周,这几个月,似乎只听的动迪伦、滚石和Led Zeppelin了;易累,易凌乱,易不安、易焦虑、易难过,易暴躁、易起伏。momo说,你需要时间。嗯的。

今天带家里另一只喵,斑斑,去做体检。成长到6岁半,才第一次做这样的体检;越发觉得我真的不像自己一直觉得的那样对它们用心和关爱,直到推推离开,才想到要在这些事上更上心。内疚甚至是负罪感。突然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哪怕只是闲聊。

继续上周末的“易用性与转化率的提升 - 打造良好UI的32条建议”吧,今次是剩下的16条。这里进入译文。

易用性与转化率的提升 - 打造良好UI的32条建议(1) »

继续生活,继续工作,继续学车,继续喜爱着周日的阳光以及在这样的天气里做博客。身后的柜子里放着推推的照片与盒子,里面是所有属于推推的小物件。我想念她,想念她本该在这种天气里慵懒的窝在床上的样子。

今天的话题,来自Goodui.org,关于提升页面易用性及转化率。本文带来的建议和观点,较适用于Web服务和移动应用的Landing页面。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页面,有些相当出彩,市面上也有不少相关的设计展示汇总文章。而本文则从设计原则和实践的角度带来一些思想武器供我们学习参考。

全文共32个要点,较长,今天先上一半,下周补完。接下来进入译文。

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 我们在打造Buffer的过程中所学到的 »

呼啸了一夜的狂风到了白天几乎彻底消逝,刚刚还见到阳光映在窗帘上,现在又满眼乌云的样子了。其实想想看,如此荒诞的天气似乎已然要成为常态了吧。

宅起来的第二周还是第三周?没什么概念的样子。只是确定EVA又看了一遍,About Face 3仍在读着,另外时不时的与旧友或同事碰头吃饭,互通有无。有毛,全是无。说正经的,今天的译文中,Buffer的两位创始人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基于实践的经验总结;一起来看看能够从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当中学到些什么东西吧: )

这里进入译文。Buffer是一款帮助你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上更高效的发布内容的应用,到目前我们已经有超过50万的用户了。两年前刚刚开始打造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各种挑战,包括设计开发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以及可能犯的错误。

我们始终觉得,在项目当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些错误就能引导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从某种程度上讲,将我们的产品一点点推向成功的也许正是一路上所犯下的那些错误。

行为召唤(call to action)之后是什么? »

周日好天气,猫们轮番在窗口晒太阳,不知他们是因为觉得暖,还是知道自己披着阳光的样子特别好看呢。

起床之前半梦半醒的几乎完全区分不清真实与梦境了。在那里听着nothing else matters,于是我现在也打开在听;梦到回公司和林教授抽雪茄,梦到South Park里的人大摇大摆的走在街上,梦到以前的同事问我数学题,而且在几个间断的梦里都在追问,以至于我真的在努力回忆这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但想来也不会有人来问我数学题这样的东西吧。

一篇关于call to action的文章,我想会有一些同学和我一样能够从中收益的。感觉上和之前一篇关于用户行为及反馈效应的文章有些相似的性质,都是将产品中一些对整体体验有着影响作用的环节或流程抽象出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实践模式供参考,这样。我们来看看吧。

这里进入译文。包括电商在内的很多类型的网站,其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用户响应“行为召唤(call to action)”,完成转化。无论是对于下单购物、提交个人信息还是订阅内容,作为设计师,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鼓励用户执行目标操作,同时也要关注行为完成之后的相关环节。

渐进式吸引 - 让潜在用户在实践中了解产品、完成转化 »

阳光明媚的周六午后,窝在沙发里做做博客,微困。下载了一包“我爱我家”,搁电视里在旁边放着;多少有点不和谐的赶脚。这半年,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封神榜、西游记、我爱我家轮着来,还真有点欲罢不能了,就差看渴望了。年龄暴露的一览无余。

悄悄打个小广告,最近上了个新博客,Be For Apps,平时有的没的随便写几个字,主要用来从设计的角度记录自己平时试用试玩各种应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一直在其微博上做应用设计点评的Chibi猫同学也会在这里一起念叨,比如这篇“美丽说你这是要干嘛”,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围观呗。

接下来进入本周译文。所谓“渐进式吸引”,也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鲜东西,作者将这个概念从一些实践案例中提取出来,归纳为一种产品设计和推广思路,蛮值得参考借鉴的。走起叭。

用户访问你的产品推广页面时可以看到些什么内容?通常也就是功能特色啊截屏啊口碑评价啊这些,外加一个或多个行为召唤(call to action)操作。这类传统的产品介绍页面一般都会面临两个挑战:首先,它必须让潜在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足够的兴趣,并进行注册或下载;第二,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些潜在用户对产品的运作方式及使用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他们在正式使用产品的时候更容易上手。

不妨试着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引导潜在用户直接在产品介绍页面中通过某种方式试用产品,让他们逐渐对产品的功能特色及使用方法产生认知,从而激发他们自主的执行下一步动作,例如注册或下载——我(英文原文作者)将这个过程称为“渐进式吸引”。

表单设计与转化率的提升 »

话说这一周好像就没几天的好天气,目前正在下雨,大冬天也没个暖气什么的...16号了诶,还有一周,希望下周这个时候我们依然可以在博客当中见面。快要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了,最近在工作中频繁而剧烈的刷三观,整个人一坐那儿就感觉懵懵懂懂的,一会笑一会愁;我赶脚这日子是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了。

说到这到突然想起来,之前在微博上也有求助过,今天再来一发叭:我和一名优秀的UI设计同学做了个小App,东西不大,有点儿意思...卡在开发阶段,希望寻找一名上海本地的iOS开发者共同推进项目;东西不复杂,有项目经验的开发者应该可以搞定;目前确实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回报,只求彼此有缘对路,一步一个坑的迈向未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我的微博私信一下,或是通过coda7210这个gmail邮箱联系;成不成的大家聊聊交个朋友也好=)  那么开始今天的译文叭,关于表单设计与转化率的提升。

无论是用于注册、支付还是联络,我们总是需要通过表单来获取用户的信息。不幸的是,在现实当中,总会有很多访问者一见到表单就会立刻点击浏览器上的后退按钮。这里面原因有很多,例如表单篇幅太长、不大友好、不那么值得信任,或是用户还没真正准备好进行交易等等。

这种情况每发生一次,我们就失掉了一个潜在用户。怎样将表单设计的让尽量多的访问者更愿意完成填写,这是设计师们必须面对的挑战。站在用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四个方面。

怎样通过更好的用户体验促进网站转化率的提升 »

若干年下来发现一规律:无论周末还是节假,只要是可以从头到尾在家休息的日子,起床未必会比平日晚许久,做事的强度与密度也不一定次于平日的工作。这是一种纯粹的主动。平日早上那种对懒觉和闲适的迫切的渴望,一旦可以实现,其实反而不在乎了;这些渴望,大概只是对无法按照主观意愿自由安排时间的一种无奈和反感吧。

说是这样说,但貌似蛮久没有周末两天都可以完整在家休息和做做事了,培训、贷款、装修一类公事私事绵延不绝的;也说不好眼下是疲劳呢,还是一种兴奋与憧憬。总之整体感觉还不算坏。

废话不多说了。本次的译文回归到传统Web方面,涉及可用性、用户体验及转化率的话题。走着。

对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改善,对转化率的提高是有显著效果的。所谓的改善,不仅包括更好的视觉效果与内容架构,更重要的是,怎样以更专业化的、让人信赖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传达正确的信息,与潜在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通过本文,你将了解到,为产品创建着陆页面时需要注意哪些涉及用户体验和可用性方面的因素,包括怎样使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上,以及怎样通过视频、用户打分等方式,有效提升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