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非设计

非设计 - 怎样成为史蒂夫…鲍默尔? »

今天即将成为今年冬天我的第一个一天冲两个热水澡的日子。之所以是即将,因为我打算发掉这篇之后再去冲第二个。曾经宅的年月里冬季每天冲三个以上的热水澡是必需的,行为本身已经和“个人卫生”无关了,冷了乏了就想去冲,否则身心完全无法投入到要做的事情里。和抽烟的感觉类似,当然要健康很多,除了伤害皮肤以外。

对能带来快感的容易上瘾的东西无论什么都是乐此不疲倒是真的。记得从前看过什么鬼文章说这是双鱼的某种特质还是什么鬼。或许看过这样的文章之后即便不是特质也会因为自我暗示而逐渐成为特质一类的鬼。

然后今天看到Scott Weiland(Stone Temple Pilots,Velvet Revolver)离世的消息,心里又堵了起来。据说是夜里在睡梦中离开的。我宁愿相信是这样,而不是过量一类。后面这些年吸毒吸的说话写歌词都有点不靠谱,但是那嗓音无论在STP还是VR都曾让我流连了若干年,也是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之一。一个一个的走了。

说正经的了,这篇小文章,是周五晚上临时决定拿来做的,与设计没什么直接关系的话题。在微博说过了,读过一遍原文(How to be like Steve Ballmer)真心笑cry了。其实我说不太清作者到底是想夸鲍默尔呢还是高级黑。说是夸吧,里面不少文字明显是在黑鲍默尔,不像夸人时说的;说是高级黑吧,你读过之后又会觉得有些地方其实还有点正面的道理。这种阴阳怪气时而赞同时而诋毁的调调我喜欢。喜欢的不要不要的。到底想表达什么,能带来怎样的意义,各位有兴趣读一读的同学还请自己判断吧。下面进入译文。

非设计 - 我为什么搬去西雅图 »

十一假期能有时间安心的窝在屋里做博客、看书或是学点什么新东西,这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说起来这个传统也有5、6年的样子了。现在回想起来,曾经一切都还不错时,这样安心做事或学习就是给自己找乐子的方式;而在越发能够体会和理解“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句话的如今,这样又成为一种休息和逃避的方式。

想想也蛮可笑的。在他人终日向你灌输着努力学习好好读书一类大道理的学生时代,那些混账知识,那些用混账方式教授混账知识的人,在现在看来,对自己来说连半毛钱的意义都没有。曾经让自己痛恨的咬牙切齿的所谓“学习”一类,如今自主执行起来却成为某种安乐窝一般的存在。

意义。发现寄托着意义的事物。发现这些事物与自己的相关性。产生动机。去努力获取体验这些事物的资质。去达成自我实现与外在认同。特定个体最适于接纳和处理怎样类型的信息,还需要特定个体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并加以实践。只可惜我们多数人在最适合产生自我觉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的年龄里,浪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个在初中时代曾是年级排名第一的优等生,那个在进入高中后受到音乐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而突然“堕落”至极度叛逆与颓废的自己,仍是令我感到自豪的。

突然想起一败涂地的高中学习当中也有例外,各种挂科的时候只有立体几何能考进全班前三。那时就发现多数人难以在头脑中演绎几何形状的存在与变化。

说着说着几乎要忘记这次更新实际要做什么了。哦不过我发现这里反而很自然的过渡到了今天的主题。在上周的更新里面也有解释,为什么给出了音乐话题的预告却又出尔反尔的念叨了年轻朋友、咖啡、iOS开发学习一类。不过陆陆续续又收到一些朋友的支持,觉得还是言必行行必果吧。对我个人以及某些朋友来说权且当做假期换换脑子,而那些对音乐类话题无感,或是会对Beforweb产出此类内容感到反感的朋友们,我先道个歉了 - 这期译文与产品、设计一类完全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