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提升产品体验愉悦性的十个方法 »

又是一周过去,宅的日子越过越精炼,连续多日每天读一本书,到了晚上就觉得大脑好像变成了一个卡通形象,就是那种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无力动弹不得只剩下喘气的小人儿的样子。剩下未读的书不多了,又该补货了诶。来看本周的译文呗,有点长,主要是图多。

这里进入译文。我(英文原文作者)时常和其他设计师讨论到产品愉悦性的话题。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有人提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可以首先专注于提升产品的愉悦性,然后再考虑可用性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立刻让我联想到“形式追随功能”这句话,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功能与可用性优先的方式。

不过必须承认,这种通过理性分析入手的“传统”设计思路或多或少会让我们失去一些在创意上实现突破的机会。也许我们可以从“有趣”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工作,首先聚焦于体验的愉悦性,然后再将整个方案“拉”回到一个约束框架中,使它最终成为一个切实可用的产品?

无论我们的实践方式从哪个角度出发,有一点是无疑的:任何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都必须以产品功能的可行、可用、可靠为基础。假设你已经有了一款可用的产品,并且希望为其注入更多能够让用户在情感上为之吸引的元素,那么你应该做些什么呢?应该从何处入手?下面是我的十个建议,希望能够帮你有效的提升网站或应用产品的体验愉悦性。

“无限滚动加载”适用于你的产品吗? »

在家一天天宅着,倒仍然能对周六周日有清晰的概念,也真是个奇迹。

今天带来一篇关于无限滚动加载的简短译文。其实这事儿,以前在微博上也吐过一阵的槽,印象最深的就是有次在一个什么网站上想点页脚里的“关于我们”,真心点不着,每每要点的时候上面自动加载的内容就顶下来,没完没了...当时就愤恨的琢磨着你们要这页脚有毛用啊?这次看到这篇文章,觉得里面有不少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内容,所以拿过来做,希望也能给各位朋友带来些有用的东西吧。走着。

这里进入译文。怎样通过更友好的方式来呈现一系列的数据内容,包括文章、链接、图片、搜索结果等等——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在这方面,页码导航(pagination)是一种经过时间验证的、还算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

不过最近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使用无限滚动(infinite scrolling)的方式来呈现内容了——当用户浏览到页面底部时,传统意义上的“下一页”数据会自动加载,并输出到当前页面中。

对于某些类型的网站或移动应用来说,无限滚动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模式;但在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掌控大脑 - 怎样使产品体验更加符合用户心理及行为规律 »

是的,我仍然宅在家中。每天的正经事儿呢基本就是一页一页的啃About Face 3,偶尔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放到微博上;副业则是看刘老根。熏的我一张嘴就是东北味儿。这就叫语言天赋。

其实很多时候看书的目的不完全是获取信息,引用About Face 3第十章关于“流”的定义:

“一种深层的、近乎完全的融入状态”,通常包括一种温和的沉醉感,能让你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

其实和玩游戏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广袤却又更封闭的虚拟的外世界;只是换了一种比较有建设性的方式罢了,听上去也更加有成就感。那么来看本周译文呗,在话题上与之前关于情感化设计还有行为反馈循环的文章有些契合。大概8点20分左右发。

这里进入译文。37signals的Ryan Singer最近在一篇观察报告中说:“要做一把椅子,你首先需要清楚人们是怎样坐着的。要设计用户界面,你首先需要了解用户的意识与想法。”

为什么这事儿如此重要呢?因为对用户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充分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打造更好的产品体验,让用户更happy,从而吸引他们反复访问和使用产品,提升相关转化率。

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 我们在打造Buffer的过程中所学到的 »

呼啸了一夜的狂风到了白天几乎彻底消逝,刚刚还见到阳光映在窗帘上,现在又满眼乌云的样子了。其实想想看,如此荒诞的天气似乎已然要成为常态了吧。

宅起来的第二周还是第三周?没什么概念的样子。只是确定EVA又看了一遍,About Face 3仍在读着,另外时不时的与旧友或同事碰头吃饭,互通有无。有毛,全是无。说正经的,今天的译文中,Buffer的两位创始人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基于实践的经验总结;一起来看看能够从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当中学到些什么东西吧: )

这里进入译文。Buffer是一款帮助你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上更高效的发布内容的应用,到目前我们已经有超过50万的用户了。两年前刚刚开始打造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各种挑战,包括设计开发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以及可能犯的错误。

我们始终觉得,在项目当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些错误就能引导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从某种程度上讲,将我们的产品一点点推向成功的也许正是一路上所犯下的那些错误。

行为召唤(call to action)之后是什么? »

周日好天气,猫们轮番在窗口晒太阳,不知他们是因为觉得暖,还是知道自己披着阳光的样子特别好看呢。

起床之前半梦半醒的几乎完全区分不清真实与梦境了。在那里听着nothing else matters,于是我现在也打开在听;梦到回公司和林教授抽雪茄,梦到South Park里的人大摇大摆的走在街上,梦到以前的同事问我数学题,而且在几个间断的梦里都在追问,以至于我真的在努力回忆这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但想来也不会有人来问我数学题这样的东西吧。

一篇关于call to action的文章,我想会有一些同学和我一样能够从中收益的。感觉上和之前一篇关于用户行为及反馈效应的文章有些相似的性质,都是将产品中一些对整体体验有着影响作用的环节或流程抽象出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实践模式供参考,这样。我们来看看吧。

这里进入译文。包括电商在内的很多类型的网站,其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用户响应“行为召唤(call to action)”,完成转化。无论是对于下单购物、提交个人信息还是订阅内容,作为设计师,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鼓励用户执行目标操作,同时也要关注行为完成之后的相关环节。

设计有效的“用户行为与反馈效应”循环 »

有些日子没更新博客了,中间隔了一个坏周末的样子。shit happens alright.

今天是正经开始宅在家中的第一天,有些百爪挠心,身心还不大适应叭,一整天站不是坐不是的,眼下依靠些酒精与B.B.King的布鲁斯才略感安心。话说接下来两天便会有面试了,快是快了点,不过我也确实没有做宅上几个月的打算;空闲时间足够自己做做阶段总结、看几本一直没空去读的书就好喽。想想看刚刚进入Web行当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时季,终日寻寻觅觅,揣着自己单薄稚嫩的“设计案例”四处奔走,回到家吭哧吭哧的琢磨人家布置的家庭作业...7年过去了,却仍像是能闻到那时空气里的味道一样。

不感了个慨了。呈上本周的译文一篇。最初看到原文时,认为是关于界面当中反馈机制设计的文章,类似“为用户的操作提供正面反馈”这样;读下来发现是相对来说高一个层面的主题;一起看看叭=)

这里进入译文。无论你在设计怎样的产品,总会涉及到“用户行为与反馈效应”这样的循环。很多时候,良好而有效的“反馈循环(feedback loop)”是决定一款产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中,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怎样通过精心打造的反馈循环对用户行为产生影响。

你的产品需要设计规范吗? »

明天就是春节了叭。现在这些话是在2月8日晚间写下的,先给各位拜年喽。陆陆续续的几乎下了两天的雪,现在看看窗外,谈不上银妆素裹,却也黑白分明。雪在夜晚的时候确实显得比白天要白亮一些呢,嗯?

不知春节假期里还有多少朋友会看看文章什么的;我自己来说,除了一两件比较重要的、可能占据每天很多时间的事情以外,剩下就只想看书和玩老游戏了。玩老游戏,这可是假期的特别节目,尤其是春节假期;此传统可以追溯到高中的时候,印象里那时年三十晚上是以玩街机模拟器为主,The Punisher啊恐龙快打啊一类;而如今所谓的老游戏基本就是使命召唤1到4了。

闲话念叨到这,进入正文,关于设计规范、风格指南的话题。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从零开始创建设计规范其实不是易事,包括公司和产品的实际情况、规范的目的、面向的使用者、开工的时间点等等因素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而且很容易在过程当中跑偏,产出一些并没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单纯为了规范而创建的规范。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译文,看看作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还有一些不错的范例。走起。

不是所有的网站或移动应用都需要设计规范。你表弟的博客就未必需要,你邻居自己搭建的用来卖猫草的小电商网站也不那么需要,当然这也要看他能卖掉多少,能做到多大规模。

导读文摘130206 - App体验记录(1) - Civo、美丽说... »

眼看过年了,大家陆陆续续的放假回家了,我这首先给各位朋友们问个新年好了呗。

都说新年要有新气象,虽然眼下还没到日子,不过多少也开始憧憬接下来的日子了。其实按我的个性来说怎样也都该首先怀了个旧的,但是回头看看2012年,值得怀念的事情不是很多;虽然对自己来说整个一年几乎都在打基础做准备,但总体来讲还是遗憾与无奈占了大部头;还好,经过这一年的波折,无论如何我接下来还是可以看到不少希望的。这就不坏,不是吗。

假要好好放,年要好好过,Beforweb也不会耽误,今天不是周末发布的正日子,先上一期导读。之前也有提到过,2013年伊始建了个新的小博客,Beforapps.com,相比与Beforweb这里来讲没这么“正式”,内容篇幅都很短,主要用来从设计的角度记录自己平时试用试玩各种应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而且偶尔也会有朋友以投稿或合作等方式参与进来发表些内容。

今天就选出前面的5篇,在这里做下索引,有兴趣的朋友就围观交流呗;如果哪位有兴趣也想念叨点什么的话,欢迎投个稿。目前没上正经的投稿功能,可以直接通过邮箱(coda7210的gmail)或微博与我联系。

移动应用的空状态界面设计 »

其实我到现在还不清楚哪天正经过年呢,就知道快了,因为公司里的人走掉蛮多了的样子。不,这真的不那么像过年的时节,天气暖和的好像春末夏初,在天台抽烟时甚至会发现成群结队的小飞虫在翩翩起舞。

这都哪跟哪呢。实际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似乎任何正处于正常进行当中的事情都会让自己产生“过年之后再认真继续”的赶脚,一些需要上手开始做的事也准备“过年假期里再开始搞叭”这样;自己的一些项目、理想中的作品集、一些要读的书、一些想玩的游戏...大体都是这样,其实我眼下把这篇发布出来之后就拿出几个小时把想做的事情猛做一通也不是不可以,但似乎总是想寻找一个大部头的时间;不知是否是拖延症的借口;实际上我不认为自己有这毛病,真的。打住,我们进入今天的正文,关于移动应用的空状态界面设计;虽然文中的示例都是iPhone应用,不过道理应该与平台甚至设备类型无关。(btw,用微信的朋友们可以添加一下Beforweb了呗,点击侧边栏头上第二个图标就会出现二维码)

“空状态”是指移动应用界面在没有内容或数据时呈现出的状态。长久以来,空状态界面一直是被忽视的,因为设计师们通常会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怎样更好的呈现内容和数据上,只有开发人员才会比较频繁的与这类相对“意外”的状态打交道。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空状态界面留给用户的印象大体上就是晦涩难懂的文案以及缺乏视觉设计风格。

要想打造完美的整体体验,作为设计师,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用户有可能接触到的界面状态。空状态界面大致包括三种类型:初次使用、用户清空数据、出错。下面,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这三种情境所对应的相关创意要素与注意事项。

怎样打造完美的设计作品集 »

几分钟前,还在睡梦里眼巴巴看着一种类似奶黄包的食物在微波炉里转悠,接下来便是刺耳的门禁电话声;瞬间从梦中惊醒,花了不到半秒思考并叨咕出“猫沙”二字,然后下床猛穿衣服,同时听到扛着20公斤猫沙的送货师傅那沉重的脚步愈来愈近...他来了!

然后我就坐在这整理了一下昨天做的差不多的译文准备发到博客上了,脑子里依然想着梦中那好像奶黄包一样的食物。前面几天,发布了一期导读,在里面搜罗了些设计作品集的参考资源,当时也提到要做相关文章来着,今天这篇便是了。说到这我又想起来,那篇导读的受欢迎程度真的有些超乎我想象,微博上转发的也比其他都多些...看来到了这时节,大家都有心更上一层楼了叭。闲话聊到这,进入正文呗。

如今,创意行业掀起的风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猛烈,其中的竞争也越发残酷,作为设计师,想要脱颖而出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设计作品集,那么情况对你来说也许会更加严峻。

从最基础的层面上讲,设计作品集就是你自己的广告,它可以告诉世界:“嘿,我在这!看看我能做的东西叭!” 除此之外,作品集也是你的名片和画廊,是你展示能力、技巧、项目经验的地方;同时,你还可以通过它来表达接下来打算做什么事情。对我(英文原文作者)个人来说,作品集还决定着人们是否会给我一份工作offer,或是找我合作项目。

作品集有着不同的展现形式,包括在线和印刷册等等,它们所具有的一些精髓是共通的;本文中,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在线作品集这个方面。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