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与其纠结完美,不如保持进化

与其纠结完美,不如保持进化

今次的标题,参考了Neil Young的歌词“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当然也是Kurt Cobain用在遗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中文“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来自郝舫老师的翻译。译的好经典。

对我来说身体状况对精神状态的影响一直很大。上周日晚间做俯卧撑时把肩膀的肌肉拉到,典型no zuo no die。去了人肉地狱一般的六院也没看出个所以然,膏药贴了一周不仅没有缓和反而让疼痛蔓延到手臂,肌肉会自己跳,连杯子也没力气拿起来。沮丧哦。

伤筋动骨一百零五,我也不指望一两周就能养好了。其实前面刚刚又从医院回来,只是周六肌电图没的做,又要耗下去。明天有明天的安排,今天上一篇价值观短文;其实我也想了,现在越来越多看到这种篇幅精炼主题清晰的小文章,自己很喜欢;是不是该多拿来做些,提高发布频次,而不是一直抱着大部头难啃的文章不放呢。不知道,接下来看喽。进入正文吧。

前年,我们完全是抱着“慢工出细活”的心态来重新设计我们的Web应用Trading Paints的。我们告诉自己,除非到了100%完美的程度,否则我们是不会让它上线的,毕竟这次重设计会为该产品奠定一个较为长期的基调;要最准确最全面的展示各项新功能,我们只有一次机会。

这种完美主义的初衷是好的,但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将一次本该是简单精炼的进化过程拖延成为一个长达两年的重设计项目。在互联网与移动时代,这差不多相当于十年的光景了。

在这两年当中,我们一共探索了三种不同的设计方向;前面两种已经被彻彻底底的抛弃掉——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才聚焦于第三种路线。整个过程几乎吓跑了我们的主开发,因为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重写代码。

这件事让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做“足够好”,尽管一直以来我们所听到的都是“要把东西打造完美”。其实,你不必追求完美,将“足够好”的产品交付出去就可以了,只要你确保在交付之后仍能不断的进行迭代,使其向“完美”的方向进化。

这个理念当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使产品到达可发布状态”。

其实,我们所抛弃掉的前两个设计方案,其中任何一个都能使我们那款诞生于2009年的Web应用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我们的“完美主义”使得我们的用户不得不多花两年时间继续使用旧版产品。

在第一时间将达到可发布状态的产品发布出去,这比发布一款“完美”的产品更加重要。更何况,这种“不完美”很可能只是对你而言的;在用户看来它就是一款已经完成的产品。你要确保让他们知道的就是,这款产品接下来还会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在进行到第三套方案的时候,终于意识到应该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将产品发布出去”这件事上了。我们向自己承诺,上线之后,我们会不断对其进行改进。理念的变化使这套方案很快被完成并发布上线;两年的长跑终于结束,我们的25000名用户也很开心。

自诩“完美主义者”的Sean McCabe建议,瞄准目标的90%,治愈完美主义症。他的建议很中肯,有这方面强迫症的朋友们可以加以借鉴。

参考McCabe的“90%模型”,当你可以发布完成率达到90%的产品并在接下来保持迭代进化的时候,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完成那剩下的10%了。在我们的案例中,第一套设计方案接近完成时其实就是一次发布的时机,我们完全可以使其上线并继续迭代。实际上,如果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那么在你看来的90%往往已经能达到其他人心中100%的程度了。

最终,我们在今年早些时候基于第三套方案上线了新版的Trading Paints,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保持迭代,使其越发完美。即使上线时的版本对我们来说在当时只达到“接近完成”的程度,但用户仍然因为这次重大更新而喜悦。我们曾经向他们承诺会在新版当中上线一些新功能,而实际上我们只是在新版上线之后才一点点将这些功能更新进去的,但这仍然让用户们感到惊喜。

如今,回头看来,我们真的希望自己在过去的两年里没有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尝试达到“完美”,真的希望。

推荐阅读:最小化可用性设计

译文代表原作者观点。欢迎发表评论,或到译者微博进一步交流探讨。

本站原创编译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Be For Web
译者信息: C7210 - UI/UX 设计布道师,设计师,译者,猫奴,音乐玩家。
评论 (3)
"与其纠结完美,不如保持进化 "好厉害的总结。
针灸试试~
恩呢已经好很多了,多谢